正传 元宝

 




  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陈述出来,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武侠作家们都在写武侠,都在编故事,故事或许是大同小异,但在叙述方式上却千差万别,这就是一流的作家和二、三流作家的区别之一。
  同样都是古龙的作品,《孤星传》和《七星龙王》的可读性却实有区别,个人更欣赏后者,但后者的情节性却没有前者强,后者的主角也更不像是主角,但是后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人情味更浓,文字的表现力也更强。但这两本书都是不成功的作品。而我之所以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同样都在整本书中穿插了一个爱情故事,前者固然让人心酸,但却也让人感动,但后者给读者的只有沉痛的深思,但这些故事都并不属于主角,而主角都是一半大男孩,前者地位卑微、受尽凌辱,性格内敛,但纵然受尽苦难,也不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后者则出身豪门,调皮可爱,活泼开朗,总想着把自己的欢乐也带给别人,十分讨人喜爱。主人公的塑造成功是两本书也都可一读的原因之一。
  《七星龙王》并不算是十分成功的作品,也很明显有着古龙后期作品的风格,或许因为古龙讲述的只是一个简短的故事,但却用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来引出事件的真相,读罢全文,或许在读者心中留下的只有那个简短的故事而已,中间的曲折的情节却被遗忘了,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病就是读者读过一遍后不会再想读第二遍,但真正凝结了古龙才华的地方却是古龙在叙述故事的同时的那一段段描写和感叹,只是凝固了几十年生活积累的对人生的看法的感叹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认可,有时候甚至被当做说教,能接受的或许只有抛开已有的成见、用心去体会每一句话的读者了,而作为武侠小说来说,或许就是“不成功”的作品了。
  尽管人们对于金钱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元宝始终是可爱的,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贴上的那个的画有财神菩萨的画上的金灿灿的元宝相信谁都不愿意拒绝。因为在那时元宝是快乐幸福的象征,却并不是充满着罪恶的金钱,古龙为那个有时候调皮捣蛋像个孩子、有时却又是正经十足像个大人的半大男孩取名为元宝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样呢?
  元宝刚出场时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十分调皮、十分逗人喜欢的孩子罢了,在他扮乞丐行乞的时候,他伸出手后,决少会空手而回,不可不谓是奇迹,当然这不过是古龙为了突出他的可爱所假想的一种情况而已,你完全不必要去想其中确实的可能性,小说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一种假想的情境只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而已。所以过分追究小说中每件事情的确实可能性却实在是多余的很。
  随着情节的推进,元宝一些出人意料的言语和做法,已不得不让读者刮目相看:
  “‘这种法子不好,’元宝又道,‘因为你要杀的人已经死了,也就没什么痛苦了,痛苦的一定是你自己,只有活着的人才会痛苦。’元宝又说:“有一天我很开心,就好像天上忽然掉下个肉包子来掉在我嘴里一样,简直开心得要命。‘他说,’所以那天跟我在一起的人,也全都很开心,开心得不得了。‘他叹了口气:“痛苦也是这样子的,你让别人痛苦,自己心里一定也很不好受。‘”
  这些言语已我让觉得这并不像是一个尚未成年的人就能说出的话,如果元宝从小历经苦难,或许还有此可能,因为沧桑是可以让一个人迅速地成长起来,但元宝是“七星龙王”之子,其家势之大不下于任何豪门,一位出身豪门的子弟又怎会有只有经历了诸多苦难的人才会懂得的深刻的生活哲理。但话又要说回来,一则元宝天资聪慧,再加上家教甚好,倒也确实有此可能。二则,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所需要理解、所需要吸取的只是这些透过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反映出来的富含人生真谛的道理,至于是谁讲述的,或许已不重要。古龙的后期创作其实已偏向这个方向,他在对武侠小说的求变中,已是想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严肃小说的地位,但他或者可以说是失败的,只因为许多读者对武侠小说的理解始终停留在一两个出色的人物,一两个惊人的故事,一两段缠绵的爱情,感性的接受始终是重于理性的理解。武侠小说就得有武侠小说的样子,金庸的成功是不是就说明了这一点呢?但古龙后期作品的失败是不是就证明了武侠小说永远都不能跨入正统文学的殿堂呢?或许是,或许不是。只是古龙已经仙逝,这一切的追求都已成空,留给后人的只有缅怀的伤感了。
  劝君莫再想,莫再想,还是唱唱我们的歌“喝不完的杯中酒,唱不完的别离歌,放不下的宝刀,上不得的高楼,流不尽的英雄血,杀不完的仇人头。”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