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司马紫烟 > 游剑京华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二 | |
|
|
第八章 京华烟尘 这天,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下朝返府后,家人通报,布衣校书南宫烈秋来访,杨士奇又惊又喜,赶忙至大门外迎接。南宫烈秋文名满天下,每有议论,无不典赡博雅,在国史馆内主修太祖实录,无犯无隐,史笔精到,众人无不钦服。然而南宫烈秋在京,从不与人交接,清高孤傲,益得世人尊重!今日突来造访,杨士奇自然喜出望外! 宾主两人揖让坐下后,南宫烈秋拿了一封信给杨士奇。杨士奇先是好奇,继而心惊,身上冷汗涔涔而流,读完信后,还望大人能转知陛下,给寒家一个过得去的说明,否则恐将损及朝廷和寒家间的世谊!”杨士奇说道:“圣上登基虽未满一年,然其仁心圣治,天下有目共睹,此事绝非出自圣意!实不相瞒,目前锦衣卫的势力,全在汉、赵两王手中,圣上虽有意于此,但却无可着力处,将来,恐怕还须要贵府鼎力支援!” 南宫烈秋说道:“若真是如此,寒家必定相助!不知大人何时面圣?”杨士奇说道:“明日圣上将于弘文馆讲经论史,随行的有本府、杨荣杨大人、夏原吉夏大人、黄淮黄大人。在弘文馆谈论此事,方可避人耳目。”南宫烈秋说道:“如此甚好,在下告辞了!” 原来,当时汉、赵两王,权势倾天,在宫中和朝廷,多布内线,以收罗消息。仁宗虽知道,汉王早有九五之意,但其叛迹未显,朝廷也无可奈何;且天下武将,多与汉王交好,仁宗所能信任的武官,仅有英国公张辅等少数几位,朝廷也不敢太过于得罪两王! 这种态势,实起因于靖难之时,仁宗以世子之尊,镇守北京监国,开拓之功,多在两王身上,尤其汉王,有勇有谋,众武将无不钦服。太宗登基后,靖难武将多得高位,汉王势力更加牢不可拔!仁宗之得帝位,实因前大学士解缙及朝中一班老成文官拥戴所致。登基之后,汉王的势力早成,仁宗也只能虚与委蛇而已! 弘文馆位于北京城、思善门外,乃是仁宗皇帝所特意建造,专门用来和众大臣讲经论史的地方。仁宗皇帝虽然有点儿好色,但是对于经史百家学说,确实是由衷喜爱!因此,仁宗所信任的大臣,也多半都是经史通儒。仁宗曾经对大臣们说过:“朕与诸卿讲论,觉得津津有味,若一入宫后,对着内侍宫人,便觉索然,未知卿等厌弃朕否?”不管仁宗说这些话,是否是沽名钓誉之举,然而,也可以由此看出,仁宗对于在弘文馆讲论,确实十分重视! 隔天,在弘文馆讲论时,杨士奇偷偷递了一张纸条给仁宗,上头写道:“陛下,微臣今有机密要事一桩,烦请遣退左右!”仁宗虽觉得奇怪,但因杨士奇一向清正勤敏,非诳言要誉之人,既有要事,必然为真。况且这些御前侍卫,确实有些人不太可靠。于是仁宗对着众侍卫说道:“你们都下去吧,不必侍候了,免得在这里打瞌睡,扰了朕的兴致!” 这些御前侍卫,大多是不学无术之徒,偏偏跟了个经史皇帝,可真是有苦说不出!每次跟着仁宗到弘文馆,听着仁宗和大臣们之乎者也的,也不知到底都是在说些什么?明明想睡想得不得了,却因职责所在,不得不勉力撑持。今天皇上突然大发善心,免了他们这场活罪,大多数的侍卫还真是感激不已,只差没跪下来,谢主隆恩了! 然而,有少数心怀鬼胎的侍卫,心中不由得想道:“怪哉!平日都是要我们跟在身旁,怎么今日却把我们都赶出去!莫非有什么机密言语,不想让我们听到?这件事一定要报告给计副指挥使知道!” 待众侍卫出去后,杨士奇把信拿出,交给仁宗。仁宗细细读过,再转交给夏原吉等人。等众人都读过后,杨士奇说道:“这是昨日南宫布衣转交微臣的,信上所言,当是事实,不会有假!” 仁宗踌躇良久,方道:“夏卿意下如何?”夏原吉说道:“两军对阵,补给为先。从此事看来,恐怕有人将对朝廷不利,且其密谋已近,才会出此下策!” 夏原吉不愧是财经大员,一眼就看出此事关键。他虽未明指目标,然而厅内众人皆心知肚明,这“有人”两字指的,除了汉王之外,还能有谁呢? 仁宗点点头,对杨荣说道:“杨卿有何见解?”杨荣说道:“最可虑着,当为白莲余孽!此辈凶残狠毒,今又渗入朝中,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仁宗说道:“不错,这也是朕为何要与南宫、司马两家交好之故!江湖人、江湖事,唯有江湖人才能解决!” 杨士奇立刻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如今第一要务,当是与南宫府取得谅解和默契,才能借重南宫府之力,与敌抗衡!”仁宗说道:“杨卿此议甚佳,但不知派谁去,才能完成此事?” 黄淮说道:“现今锦衣卫指挥使徐承祖徐大人最为适合。”仁宗笑道:“黄卿何出此言?徐承祖虽为指挥使,却未掌实权,锦衣卫之事,徐指挥使并无责任,此事想必南宫府也知道,如今叫徐指挥使出面,似乎不太适合。” 黄淮说道:“陛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得其位,当尽其责!徐承祖既为指挥使,就当负责;而陛下也可藉此良机,自两王手中收回锦衣卫!何况徐家和南宫府,自太祖龙兴以来,即为通家世好,此事由徐指挥使担当,正适合不过!” 原来,这徐承祖乃是徐达之曾孙。靖难之时,徐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效忠建文帝,抵抗燕军;但因姊姊为燕王正妃,身处嫌疑之地,不得建文帝信任。燕王登基后,收徐辉祖于诏狱,徐辉祖在狱中绝口不言,只在供纸写上太祖所赐丹书铁券中的免死词句,太宗见了,也无可如何,只好削了徐家爵位,贬为平民。 永乐五年,徐辉祖死后,太宗念及中山王开国之功,恢复徐辉祖之子徐钦爵位;永乐十九年,太宗命徐钦上朝参拜。没想到徐钦上朝之后,长立不跪,大笑而出,太宗只好再度削爵。世人听闻此事,都称徐钦为“徐铁头”,称赞其敢冒颜犯主的胆识。仁宗即位后,尽力为太宗补过,除了恢复徐钦爵位之外,并任命徐钦长子徐承祖为锦衣卫指挥使。 仁宗听了黄淮的意见,细细思量,再询问夏原吉等人,而二杨一夏也都赞成黄淮之意,于是仁宗说道:“这事就依此议,明日一早,叫徐承祖到武英殿来见朕!” 当晚,仁宗将日间之事,详细地告诉张皇后,张皇后说道:“皇上可还记得当年唐赛儿之事?”仁宗回道:“怎么会不记得呢?” 当时,白莲教佛母唐赛儿带领十大弟子,凭着武功法术,将官军逼得节节败退,若非太宗请得司马斌的援助,大明江山恐将不保。 张皇后再说道:“从此事看来,汉王恐怕已经和白连余孽勾结,他们为报当年司马府之仇,才会灭了司马一门。徐指挥使此去,不但要求得南宫府的谅解,更要能得到南宫一门的协助,否则,满朝武将,又有谁能敌得住唐赛儿一伙呢?” 于是仁宗写了一封密函,措词十分婉转卑下,仁宗知道,这些江湖人物只能以情理动之,绝不可用威权临之。尤其是南宫一门,自宋代开府迄今,仁风义举天下同钦,他这个做皇帝的,在南宫家人面前,也没有架子可摆。 隔天一大早,武英殿来了一名英挺青年,仁宗见了,也不禁赞叹道:“沉稳坚毅,果然不愧是将门之后”徐承祖参拜之后,仁宗屏退左右,将密函取出,并且将目前情势告知徐承祖,并责付他取得南宫府援助之任。徐承祖受命后说道:“陛下,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仁宗说道:“你若能完成此事,就有大功于本朝。早去早回,勿负朕望!” 徐承祖将密函贴身收好,回府整装。在他走出武英殿时,就觉得有人在跟踪。寻迹跟监,本就是阵战中之要目,徐承祖为将门之后,对这一套,并不陌生。他知道这次仁宗交付之任务非同小可,自己身上这封信,若是无法交给南宫府,反而被汉王手下夺走,那他就是家国社稷的罪人! 原来,自昨天众侍卫被赶出弘文馆后,侍卫中的间谍觉得事有蹊跷,将此事报知锦衣卫副指挥使兼北镇抚司计全。他们还说,因为仁宗和众大臣说话的声音太小,他们想偷听但是偷听不到! 这计全,事实上,就是宇内十凶的老大计无施。唐赛儿事败之后,白莲教徒全都隐姓埋名,躲在各地。唐赛儿和手下弟子检讨上回失败之事,觉得他们未能善用计谋,只是徒然地以白莲教之力,和全天下抗争,这样做,必然是死路一条! 于是这回,唐赛儿决定,一定要善用情势。遂由计无施带着白莲教的弟子,和汉王勾结。计无施易容改装成计全,由汉王安排,出任锦衣卫的实际负责人,再由计无施将白莲教下一一安插入锦衣卫。 这种作法,果然让白莲教的势力,再度急速地扩张! 这几天计全为了苏州方大昌的事,正搞得焦头烂额,茫无头绪。实因下手之人,手法十分干净俐落,半点线索也没;再加上损失了大批金银财宝,而汉王的军费需索甚急,更让计全头痛!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