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外国文学 > 邪恶克星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〇


  检察官听完下属的报告,把听筒放到机座上,伸手又去拿香烟,可能已经是今天早晨的第十根烟了。他吸了很长时间的烟,权力克制激动的情绪。最后房间里笼罩着浓浓的蓝烟,他靠在高高的皮椅背上,合上双眼,沉思起来……

  他方才得到的消息把线完全搅成一团。那天夜里娜塔里娅·那依琴柯在可疑的状况下受到劫持。她是科通惟一珍视的人。

  两年前已经发生过这种事。首领侥幸顺利地逃避过去。可是现在呢,究竟是谁干的,为了什么?

  戴金框眼镜的人嚼起了烟卷的过滤嘴,这个时候检察官的脸上露出十分紧张的神情。

  毫无疑问,一连串劫持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那依琴柯年少的侄女,和“俄罗斯性亢进剂”有直接联系。当然也就直接关系到从洛斯托克的俄波“塔依尔”公司办事处消失的几亿美元现款。

  这一次是什么人劫持的?

  为了什么?

  什么原因了不过,问题不只是年幼的侄女娜塔莎·那依琴柯,她注定只是个走过场的小木偶。

  事件的内幕可以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决定巧妙地把他,也就是检察官换下来。那个把金钱投入“俄罗斯性亢进剂”的克里姆林宫机构,他们是朋友吗?未必是?是一些暂时的同盟者,更确切地说是合伙人……

  把金钱投入企业,然后由于强制的“决定”而被没收了(检察官还不了解突袭“塔依尔”公司的过程),又返回莫斯科。金钱仿佛没有了,消失蒸发了。他“由克里姆林宫监管”的人被逼到绝境,承担一切事件的后果。

  检察官认真思考了一下,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个过程过于庞大,它搅和进来的人太多、也就是说,多余的见证人太多,何况还要把波兰特工机关搅和进来,事情实在太微妙了。再有年幼的娜塔莎未必有什么相干,为什么要劫持她?这只能是对科通施加压力。而他一般会从这种牌局里退出……还说什么有利可图,一美元投资可得到五百美元纯利润,玩这种冒险的游戏绝对不合算。

  因此,合伙投资人与此无关。

  按第二种说法,波兰特工机构决定自己来玩牌。表面看来,他们消灭马尔基尼亚的工厂可能是有利可图的,似乎使波兰摆脱了麻醉品发源地,还一下子得到克里姆林宫的几亿美元。不过,更进一步推敲时,这种说法也经不起评判,在类似情况下的行动超越了反毒斗争一次打击的范围,迷雾中好像会浮现出国际大丑闻的轮廓。波兰特工机关的领导人当然不是国际阴谋的新手,也懂得显而易见的道理。还有,科通在这次的摊牌中完全是另一家手中的牌。波兰人在俄罗斯首都干这件无法无天的事,会吗?

  第三种说法是,负责“俄罗斯性亢进剂”生产的人(不是什么不知名小人物,是“酒保”扎沃德诺依),企业的真正头子想在莫斯科牺牲小的(马尔基尼亚实验性生产),换取更大的收益。比如,优秀的象棋手常常最初几步棋牺牲重要的棋子换取速度。劫持年幼的侄女,可以使长久的敌人科通短期就范,只有赶紧去做……

  检察官看着黑色的胶木电话机,漫不经心地用铅笔敲着桌子,第三种说法看来很接近事实。“俄罗斯性亢进剂”计划的组织者是个名副其实的对手,残忍、聪明、工于心计而果敢。他受到几亿美元现款的诱惑,但是有一件事没有顾及,投资这个计划的不是普通手头百姓,不是一些开着“MMM ”公司或“梯别特”公司的人们,而是克里姆林宫的高官,是实质上代表国家的人物。和整个国家机器敌对,连魔鬼也不愿干。

  还剩下一种说法,第四种也许(暂时)是最后一种说法。钱可能在科通手中。弄不懂的是,罪犯团伙的头子用什么方法紧密联络上华沙安全机关比亚西别卡……可是事情牵涉到好几百万美元,为什么不会接触呢?把克里姆林宫投资者的款项裁截下来,注入到应分的四分之一大仓中去(按盗贼他们的概念,只有毫无疑义的加号,“国家分派”),然后迅速消失,像大风吹走沙子一样,到某个气候温和而移民自由的高度贫困的拉美国家存身。为了彻底混淆视线,在取得想要的金钱后需要仿造劫持自己侄女的事件。这确实不完全像科通。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盗贼和现代匪徒不同,要思索百次,权衡百次,然后再组织行动,杀死她的两个毫不相干的同学。可是,要知道这是最后一次……

  为什么不呢?

  可能还会有第五种、第六种说法……

  常会遇到一些“木偶”扮演重要角色时会混淆角色,使剧情走样,完全忽略导演的意图……

  牵线完全搅乱了。

  检察官的脑子完全比得上一台最新式的电脑,具备奇妙的推理和怪异思维能力。办公室的主人善于预先估算超前十步二十步,此外,他具备十分优异的直觉,这一次也没有错过。

  现在他一下子明白了,要想寻找突然消失的木偶,必须立即让另一个木偶出场,他已经知道该让什么样的木偶出场了。

  检察官走到桌边坐下,打开电脑,用鼠标点了几下,调出他需要的信息。

  首先在显示屏上出现的是一张年轻人的照片,机敏地眯着眼,只有不多的皱纹,宽大而刚毅的脸。办公室主人敲一下鼠标器,照片消失,屏幕上出现几行匀称的字。

  编号00189/341B 绝密涅恰耶夫,马克西姆·亚历山大罗维奇。1962年出生,俄罗斯人。联邦内务部队预备役上尉。

  1985年结婚,1992年丧偶。妻子涅恰耶娃(幼时姓那罗夫恰托娃),玛利娜·安德列耶芙娜,因匪徒袭击与儿子巴维尔一起在莫斯科近郊牺牲。

  涅恰耶夫生于莫斯科市。

  父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李哈乔夫工厂工程师,1991年去世。

  母亲:叶卡捷琳娜·马特维耶芙娜,娘家姓亚列衣尼柯夫,全苏重要机械制造研究所绘图员,1991年去世。

  在莫斯科第329中学毕业后,进入建筑技术专科学校学习,获得超重级汽车驾驶专业毕业证书后,在莫斯科地下铁道建设联合体任自卸卡车司机。

  1982年应召入伍,在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昆达市西北边防部队边境支队服役。198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3年以长官的优异鉴定进入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等红旗学校学习。1987年在第一反间谍学校军事反间谍专业毕业。

  1990年脱离苏联共产党。

  自1987年至1990年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驻列宁格勒市普尔科沃国际机场业务组长。1990年报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等红旗学校第一特工教研室研究生,未被录取,报考专业为反间谍活动。

  1990年被授予现役上尉军衔。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