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外国文学 > 波谢洪尼耶遗风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五八 | |
|
|
到李柯沃村不过十二俄里,可是为了保护马力,这段不长的路程竟走了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又在一户庄稼人家里换好衣服,再去参加晚祷,至少迟到了一小时。行完祈祷式后,我们到古斯里琴家,在他家作两天客。 古斯里琴老两口没有儿女,是我们那一带最富裕的地主之一。无论富马·阿列克塞依奇,还是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伊凡诺夫娜,都是非常慷慨的教民,因此,教堂里烛火辉煌,一派节日气氛。客人几乎到齐了:普斯托捷洛夫家、波罗夫柯夫家、科罗奇金家、切普拉柯夫家,克洛勃吉琴少校和他带来的四、五位军官。在教堂里,穿着节日盛装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站在前几排,老百姓统统挤在后面。在这个所谓“真正的”(供节日用的)教堂里,祈祷仪式进行得极为隆重。这个教堂每年冬天开放一周后,便要关闭到复活节。 晚祷结束后,客人们走到两位主人面前,向他们致节日的祝贺,孩子们则依次亲吻老上校夫人的手。老太太和蔼可亲,对每个人都说几句吉利话,问每个孩子:“你学习得好吗,小心肝?听爸爸妈妈的话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轻轻拍拍那孩子的面颊,划十字祝福。 在古斯里琴宽敞的宅子里,接待贵客的一切工作早已准备停当。墙壁(照老规矩是不粉刷的)和地板刷洗得干干净净;房间里缭绕着神香的轻烟;圣像前点着神灯。大厅里摆好晚餐,给爱喝茶的客人准备了茶水。但是晚上的最后一段时间却过得非常肃静,大家几乎一言不发。这一则是因为客人们经过旅途的劳累,已经弄得精疲力尽;再则是因为古有明训:理应在崇敬的静肃中迎接大节日的降临,不宜交谈。十点,大家散去休息,上宾们被安顿在特备的房间里,其余的客人,或者睡沙发床,或者睡地铺。 第二天一大早就响起了纷乱的喧嚷声。随侍主人的仆役们捧着洗脸盆穿东房走西屋,四下寻找自己的主人。到处可以听到呼唤声: “帕拉莎!洗脸水快准备好了吗?” “菲莎!我的束腰衣呢?” “马兰雅,你怎么又忘了拿擦子来?” 睡在厅屋里的孩子们,从铺在地板上的鸭绒褥子上跳起来,穿着睡衣,在枕头和鸭绒被堆成的高低不平的地铺上,叫着笑着,跌跌撞撞,跑来跑去。他们唇枪舌剑,说着不堪入耳的下流话,使站在洗脸盆旁的丫环们禁不住不停地呵叱他们; “亏他们说得出口……没羞没臊!” 这里我顺便说一件事:那时候孩子们什么丑话都说得出,污言秽语在他们当中流传很广。幸亏在他们讲这些下流话的时候,与其说是懂得的,不如说是人云亦云,怎么听进来就怎么说出去,仿佛吹大话一般。因此,这些脏话的含意他们并不理解。至少,我记得,当我十岁那年进入莫斯科贵族学校后,听到同学们津津有味地讲着各种丑话时,我就压根儿不懂它是什么意思,虽然这些下流话我早就听见过了。 上教堂做完弥撒回来后,便是接二连三的吃喝。老实说,我们穷乡僻壤的欢乐无非就是吃吃喝喝而已。喝过茶,吃点心,直到开午饭,才把点心撤下桌;吃完午饭,吃甜品,然后是吃晚饭,吃夜宵,一直吃到深夜。特别是那些女眷们,在客厅里,一围着点心桌子坐下来,便再也不离开它。有时在两次吃喝之间,某小姐或者某军官,坐到旧式小钢琴旁,弹着琴,唱一支情歌。那时最流行的情歌是:《我和你永别了,我的天使》、《别给我缝衣服,好妈妈》、《你为什么郁郁不乐,晴朗的朝霞》、《护身符》、《黑披巾》等等。可是,我不记得,我是否听见过悦耳的歌声;最糟的是我只记得,男歌手和女歌手都唱得极不自然,他们咬字不清,发音不准,分不清P和П,他们一边唱一边挤眉弄眼,拼命要教人家明白,没理由说他们唱得不够热情。母亲们听到歌声,也从客房溜进大厅来,大显其身手;可是那些不高兴听这种小演唱的庄重的男人,却钻到弹子房去玩儿,那里也摆着酒食。每一位小姐都有一种舞式跳得特别出众。维罗奇卡·切普拉柯姓会跳《走在石板路上》:她一手叉腰,一手高举,转着圆圈;然后,她沿着大厅翩翩飞舞,摇动双肩,招引着西涅乌索夫准尉,准尉拼命踏响马靴,竭力装出骤悍的俄罗斯小伙子的神态。菲尼奇卡·波罗夫柯娃的吉卜赛舞跳得极好。她仰头向后,从大厅的这头奔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回这头,然后旋转身子,扎乌洛诺夫准尉跟在她后面,重复着她的舞式,可是他怎么也追不上她……不用说,当女儿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母亲们便在旁边击掌助兴,然后又互相祝贺。 这样相当单调乏味地打发着上午的时光。客人们显然还没有达到节日狂欢的高潮。小姐们显示了才华,开始双双对对在一排门对门的直通房间中散步,和军官们低声私语;母亲们夸完女儿们,回到了食桌上;甚至在孩子们中间也看不到欢腾的景象。虽然老上校夫人一再叫他们随便玩玩,可是因为农忙把他们分隔了整整一个夏天,一下子还来不及恢复旧日的友情,所以总觉得有些认生。他们庄重地、规规矩矩地在小姐们身后漫步着,互相交流一些假话。万尼亚·波罗市柯夫说,他们家的马车夫帕尔苗,不久以前一鞭子抽中一只飞奔的兔子,把它劈成了两半;萨申卡·普斯托捷洛娃说,他们家的母牛别洛格鲁德卡已经整整卖了三年,去年有人到树林里去,它也钻在树林深处,还带着三只小牛犊。 “没公牛,它怎能下小牛犊?”索尼奇卡·柯罗奇金娜觉得非常奇怪。 “不,后来打听到,有一条公牛常常上它那儿去串门。人家发现公牛常常离开牛群,不知上哪儿去了,这样,大家就开始钉公牛的梢。……” “这有什么了不起!”彼佳·柯罗契金打断她的话,“我们家的马车夭才是好样的:去年冬天,他连人带三匹马拉的雪橇,一齐落进冰窟窿里,他看见大祸临头,拿起鞭子在冰底下赶起马来……忽然从另外一个冰窟窿里跳了出来!” 最后,斯杰班大哥也讲了一个故事,说我们红果庄的花园里有一只青蛙,只要它跳一下,立刻就有一块金币从它身上飞出来。 “你捡了很多这样的金币吧?”大家羡慕地问他。 “嗬嗬,兄弟们,可不是那么简单。我试了试,心想哪怕捡一块金币也不错,可是我刚弯下腰去,金币就在我眼前化成水了!” 总之,吹牛,也象说丑话一样,在孩子们中间成了家常便饭。他们分明是从父辈身上继承了这种品质,又从家奴们的谈吐中汲取一些材料,大大地丰富了这种流风。 年岁相若的孩子们不喜欢我们札特拉别兹雷家的孩子。母亲的暴富,引起了村邻们的嫉妒。当然,大人们是不会在口里表露这种感情的,可是孩子们就不那么客气了。他们缠着我们,向我们提出一些非常尖刻的问题,它的中心内容不外是母亲的俚吝刻薄和父亲在家里的卑微地位。特别叫人难堪的是萨申卡·普斯托捷洛娃,谁都怕这个舌尖嘴厉的机灵女孩。 “听说头些日子,你们的妈妈叫人宰了一条病牛,送到下人食堂给家奴吃,引起了一场风波,真有这事吗?”她缠着我们问。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