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丹青妙绪抒胸臆

作者:王玉良




  蜀中自古艺苑多隽彦之才。五代北宋间,黄筌、黄居窠、居宝父子为一代翘楚,名满天下。艺绪相续,代不乏人。近世之张爰、善孖昆仲纵横南北,饮誉海内域外,影响甚巨。而近年来则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川中女画家尝联展于东南、西北间,影响日远。其中崔虹为内之桢干,以纵横捭阖之能,穿针引线之功,谐和其内,作用于外;游优裕余,艺事人事相合不悖,令同侪刮目相瞩。
  崔虹,曾修业于四川美院,于川中转益多师,饶有所成,近年入京华从学于刘大为先生,为刘氏班下唯一女弟子,亦是其唯一擅工笔重彩之者。如众所知:丹青一科之工笔重彩,其源甚远,盛于唐宋而衰于明清。近廿多年重振于画坛,应归功于潘洁兹先生之主倡,刘大为之力导,崔虹所师从研习,真迺正中其谓也。
  川中风物人情,以西康、凉山为胜。崔虹亦得神会,尝于此中徘徊往顾,于此者多年矣,陶冶其中,怡然忘归。所画之藏妇彝女,大部为所悉甚或为友善者,深解其情愫,怀同息之悲欢。立幅皆有所据,非杜门空撰而妄为,且推敲再三,九朽一罢;伏案终日,三矾九染,不惮其繁,何辞其劳!为艺之严劾,由此可鉴也。
  丹青之旨,取向各异,崔虹所锺,唯美而已。取色明艳,得貌丽质,现代之风神,一一列入画图。会心净目。故成温馨之情,不作离怨之态,一异于昔入画中悲涩之感。现代之风无地不入,异地风貌与时俱进,其深有所会;故下笔直抒胸臆,不故取深沉;不矫情,不虚饰,乃其所得。
  近年所步渐远,其写天竺、埃及风情,尤见深致所寄,且往往以写意为之,俱备丹青三昧,迺师见之,尔赏之不置。
  乙酉中,崔虹访学于清华园,于艺所取渐深,所构亦不已往得而自足,反复之间,殚精竭虑,成幅之际,得意良深。今择近年之佳作,集为一帙为同好者赏,余先睹为快,乐而赘言于此。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崔虹为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