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风景油画创作谈片

作者:朱建成




  风景油画是在人物油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是古典人物油画背景添加风景,后来到17世纪初在法兰德斯风景油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题材,至19世纪印象派的出现,色彩发生了本质性的飞跃,到后来印象派风景油画开始脱离了写实的范围,画家开始注重个性感情的表现,到20世纪现代派的出现,风景油画流派层出不穷,线、形、色成了构筑画面的主要语言,传统写实的风景油画受到了忽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写实风景油画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厌倦了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开始向往田园牧歌向往自然的结果。
  说起来油画最初在中国的出现应当感谢郎士宁,是他把西方油画材料、技法、基本形式语言引进到中国,后来中国第一批老艺术家从西方留学归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油画。风景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吴冠中等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师的风景画为代表。这个时期的风景油画在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它只是这些大师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都有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根底,诗文书画各有渊源,但他们油画风景中的中国特征却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受业教师和受业环境的影响,其次是自身的个性和对艺术的解读不同。对中国美术教育有深远影响的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梁鲜明地将西方学院派风格引进中国,林风眠、吴冠中则更多地将西方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国画意象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但是无论是学院派也好,还是表现派也罢,他们多对中国的风景油画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
  第二阶段: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以风景油画见长的有罗尔纯、詹建俊、张钦若、朱乃正、闻立鹏、李秀实、王路等。他们的风景油画艺术不仅继承了第一代老艺术家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受到了巴比松画派的写实主义、印象派的外光与色彩、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风景油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前苏联风景油画的熏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经历了文革动荡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风格更加鲜明,意境更加深邃,技巧更加娴熟,对当今中国的风景油画更具影响力。
  第三阶段:以尚杨、洪凌、朝戈、郑艺、胡建成、曹吉岗、白羽平、景柯文等为新生代代表,他们不仅继承了前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同时赶上了中国文化空前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并且在世界风景油画的大背景中,他们的风景油画显露出东西方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并成为当今世界风景油画的有影响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绘画风格更具时代性、民族性,个性发展更加成熟。他们的绘画成就与创作性思维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风景油画创作带来积极的活力和建树。
  创作风景油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这时人们自然会想到法国18、19世纪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到枫丹白露定居作画,形成画派,他们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他们厌倦都市活动,信奉“回归自然”。其成员有卢梭、迪亚兹,德拉佩纳、特罗容、多比尼、雅克等,其中以卢梭为其领袖。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的创作经验,特别是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说到风景油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人们还会想到继巴比松画派之后走出画室,即景写生的印象派画家莫奈、西斯莱、毕萨罗、后印象派的塞尚、凡高、高更等。他们若不是经常地对景写生,悉心研究自然界光色变化规律,是难以将油画色彩的冷暖变化推向令人信服的巅峰的。
  不可否认,俄罗斯风景油画对中国画家的影响更加深远,艾耶瓦卓夫斯基、萨符拉索夫、库英治、列维坦、西施金……他们的名字几乎每个中国画家都耳熟能详,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家里都悬挂着这些画家的临摹作品。由于这些特征,使油画成为一种最善于再现周围世界的丰富的视觉印象艺术。那么画好风景油画的前提是学会观察风景,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打开色彩之门的钥匙,整体观察是画好色彩的根本方法。画家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是对光、形、色追求的一种生命体验过程。关于写生希腊人很早就提出“模仿自然”,英国伟大的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曾经说过;“他一生崇拜两位大师,一是前辈大师,一是大自然”。古代中国画家也提出“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还有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风景油画写生是风景油画创作的前期准备。大量的写生给画家提供了风景油画创作的诸多可选择的素材和灵感。每个画家对风景油画创作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是绝大多数风景画家都是热爱大自然,都是从风景写生开始的。不同的是每个画家走的路和时代背景不同而已,是对大自然解读不同而已,例如列维坦笔下的俄罗斯是那么的忧郁、伤感,而希施金笔下的俄罗斯却是那么伟大、雄壮。事实上风景油画创作是画家与大自然的情感对话,是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对大自然的提炼,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再次升华。
  可见,作为一名成功的画家,尤其是油画家在进行风景创作时,感受自然和伴随感受激情迅速地描摹记录眼前生动景象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叫做草图也好,叫做创作素材也好,总之,艺术家与自然真实交流的大量写生记录将使其创作散发自然、真实、充满对世界的灵光感受。
  另外,从绘画技艺上来说,外光写生有独特的色彩训练效果。首先室外的太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光交相映照在树木、花丛、远山、近林、田野、河流等景物上所形成的色彩是极为丰富多彩、变化细腻、明快鲜亮的;而在室内光线条件下一般光源比较单纯集中,环境反射光微弱,因而形成了景物明暗对比因素较重,色彩效果偏于柔和微妙的效果。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室外风景中色彩的因素更为鲜明,超过了明暗因素的分量,便于学习和研究色彩。印象派画家在色彩上的突破与其大量的外光写生是分不开的。其次,大自然的景色优美动人,多姿多彩,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描绘风景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享受和修养提升。任何艺术都要注重个性发展,风景油画创作当然也不例外。所谓个性发展也就是一个艺术创作者的文艺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以及表现语言上所形成的格调和气派。因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再现和加工,由于每个人的出身、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思想感情的不同,又因为创作时主题形成的特殊性和表现方法的习惯性,因而形成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作品。而这种个性与风格往往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属性。所以一个艺术家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又会有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法国哲学家丹纳在他著的《艺术哲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艺术作品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他从植物的南北地域变化讲到民族民俗的不同特征,谈到文化的相互差异。用中国话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所以地域性是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风景油画创作的一个根本出发点。西藏的草原广阔而近天,江南的小桥安静而优雅,北国的雪山巍巍而冷静,等等,可见,地域是创作灵感的来源,是创作题材生长的沃土。一个画家应该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和自然环境充满热爱,对风景绘画要有独到的解读,置身某一环境要有不同于别人的感受,一切追随自然,并不苛求任何表现,要体会到天地自有神来之笔。
  说到民族性,这是艺术家创作的大背景,是艺术作品中直接表现或潜移默化蕴涵的重要因素。综观世界美术史长河中那些感人的作品,无不是表现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并且直接反映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因此民族性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广大艺术欣赏者所喜闻乐见,并被后代所继承和借鉴。艺术家创作的职责和最终目的大概也就是如此吧。
  
  (作者单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