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传播学视野下的手机文学

作者:周 善




  新媒体必然带来新的传播方式,而新的传播方式则必然催生新的文学样式。
  继传统文学之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而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以这一媒体为载体的文学被称为是“手机文学”,但是,尽管手机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网络媒体的延伸,但手机文学不能等同于网络文学。手机文学有着不同于网络媒体传播的新模式,这是一种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融为一体、兼具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优势又突破二者之局限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而这种传播新模式将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文学的娱乐功能。
  
  手机文学时代来临
  
  2006年12月25日,第三届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在海南省海口市落下帷幕。而就在这项赛事举办的第一年中国手机文学史的标志性事件在广东发生:2004年的7月,广东文学院以正式名义宣布其签约的作家千夫长创作的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诞生。《城外》这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每70字(含标点符号)为一篇,一共60篇4200字。随后被一家移动电信公司以18万元的价格买下其版权, 供有兴趣的人付费订阅。订阅者花3毛钱得到一条短信,每天2条,花30天读完。
  多数研究者都同意,手机文学发端于手机短信。而手机短信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当追溯到日本。2000年春天,一个通过“援助交际”赚零用钱的少女阿雪的故事,通过手机在日本高中生之间广为流传,这就是首部手机小说《深爱》。结果,在短短的时间里,“购阅”这部短信小说的手机读者高达2000万人次。2003年1月,作者还自费出版《深爱》的印刷版,通过手机网上书店贩卖。据报道,目前日本有数万个手机网站在销售新鲜出炉的手机文学作品。为了应付市场需要,东京、大阪的移动通信公司求才若渴,雇佣了数以千计的各种文体的写手。
  继日本之后,手机文学热潮又在我国台湾兴起,并迅速蔓延到了祖国大陆地区。
  先是“榕树下”网站举行“首届中国手机故事大赛”,紧接着就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联合海南省作协、天涯杂志社、海南在线天涯社区举办“首届全球能短信文学大赛”(后更名为“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这项连续举办了三届的赛事已经成为中国手机文学的权威活动,成为手机文学爱好者的年度盛事。据报载,第三届e拇指手机文学原创争霸赛共收到93436件合格参赛作品,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澳门及新加坡、新西兰的3万多名参赛选手和55个高校文学社团参与了角逐。《光明日报》的报道说,据中国移动通信e拇指文学项目负责人介绍,第三届大赛参赛作品的创作和阅读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方式:原来纯粹的70字的短信方式已经风光不再,使用彩信和手机上网的方式进行创作或阅读的参与者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大赛颁奖典礼现场,《故事会》、《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人文期刊,天涯社区、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原创文学网站与e拇指签约,结成手机文学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文学期刊的手机版,试水文学的手机传播市场。华谊兄弟影业公司也与中国移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后,e拇指平台的精品原创作品将会作为影视素材,由华谊兄弟公司制作成手机短剧,推向市场。双方的握手,预示着中国移动在手机平台的动作,还将向影视等其他艺术领域延伸。
  第一届大赛进入复评的300余篇作品被配上著名作家、漫画家何立伟的漫画,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集结出版,名为《扛梯子的人》(取自浙江获奖缪立士的同名获奖诗)。
  “手机文联”也随即宣布成立,由文联创办的专业网站:“e拇指:中国手机文学第一平台”也是门庭若市,“动大拇指,当大作家”成为对手机文学爱好者极具诱惑力的响亮口号。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认为,手机文学是适应时代的新文学样式,前景非常光明。
  这一切都在宣示中国手机文学时代的来临。
  
  当手机爱上文学
  
  文学与媒体的关系从报纸诞生起便相当密切了,之后的广播、电视也成为文学存在的重要空间,网络文学曾经不被看好,但是今天谁也无法忽视网络文学的存在。然而与网络相比,手机具有更小的页面,每页只能承载70个字,这种阅读方式对文学、特别是小说这种相对来说字数较多的文体的确是有相当的挑战性。但手机作为一种其本身所具有的其他媒体所没有的特点,也使得手机成为文学传播的一个良好平台。《天涯》杂志主编认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平台,文学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继网络文学之后,手机文学也正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品种。在有限的字数中容纳尽可能多的内涵,正是使手机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点,它也是信息时代的特殊产物,就像古代的五言七律一样。①
  那么,什么是手机文学?我们先从手机说起。
  手机,一般指不固定在一处可以变化地点使用的电话。用手机进行通讯的通讯方式即为移动通讯。目前,中国移动通讯已经从当初的蜂窝移动电话模拟网的时代发展到如今先进的GSM数字移动通信网,而且移动通讯的功能也不仅仅是通话,已经发展出像短信、移动秘书、商业伴侣、彩信、彩铃、随E行等 丰富多彩、具有多功能的增值服务。
  手机文学从短信、短信文学发展而来,但不完全是短信文学。所谓短信文学一般地说是指通过手机发送的以短信为内容,以手机无线通讯网络为载体,能够进行创作、下载、复制、收听、发送、浏览、阅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故事、谜语、哲理小段、祝福小句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而手机文学则范围更广些,包括有SMS(短信)、WAP(手机上网)、IVR(语音业务)等不同的版本。不过,现阶段我国的手机文学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处于短信文学的阶段。
  短信小说《城外》的作者千夫长说:“当下必将形成一个手机小说创作和阅读的时代,手机小说是由先进的技术决定的文学,是人类整个信息时代的阅读新方式。”②“手机已经成了和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电子器官,这个器官每天在创作上述说我们内心的情愫,由于不是用语言直接对话,文字表达既可以说不可说的话,直抒胸臆,又含蓄优美”。③
  但是,有评论者不无疑虑地谈到,手机文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它重新建构了一种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文学读者而言,消费与审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这样一来,文学的边界扩展了,但文学的精神也可能变异了,这究竟是文学的幸还是不幸?”④(2005年2月6日)更有人认为,“所谓手机小说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新的推广模式和赢利模式,和文学没有关系,它不能产生新的文学价值,只能产生消费价值”。⑤
  也有研究者认为,手机文学从本质上属于网络文学,“一方面要反对将手机文学和网络文学分开乃至对立,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和提倡手机文学是网络文学的一部分,隶属于网络文学,以统一思想,达成一致,形成共识,集中精力发展和繁荣网络文学”。⑥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属性,属于什么不属于什么不是我们提倡与否就能决定的,手机文学也不例外。我们认为,手机文学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将它与传统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区别开来。
  首先,段子化的凝练表达是手机文学在表现形式方面的主要特点。手机文学以短信为基本结构单位,70字每条的局限迫使人们用尽可能少的笔墨把尽可能多的情景充分展现出来,因而段子化的凝练表达就成了手机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这种段子化格式追求精练、精练、再精练,语言不仅更具节奏感和凝练性,修辞也更为巧妙,整个文本往往于浓缩中充分展现其内在的弹性与张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