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在新的支点上滑翔

作者:杨四平 朱唐林

利眼光透视世界的同时,另一方面,他们那种抑郁的心念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冯晏,与冯晏善深究和思辨的个性达到了一种内在的契合,形成了她特有的忧郁:“当抑郁的情绪开始形成,就像/一粒粒细沙的雏形,它们大声讲话/从不窃窃私语。而风暴沉寂在/地平线的夕阳边,像蚁群一样繁衍/最后的真理使寓言朝霞般灿烂/在风暴之前,岁月早已/预先磨损了风景的清晰”(《轻风带来抑郁的感觉》)。从这里,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对压抑、命运的深切感知,同时也可想象诗人经历岁月风雨之后的真实生命体验。在冯晏身上,这种忧郁是气质型的:“为生存而活,到底要用多久/才算合适?那是光荣还是悲哀?/是否一定要等结冰的季节/树木、昆虫、还有内心的浮躁/才会安静下来?傍晚的灯塔/还没有被点燃,是否因为/它们还沉迷在挽留白云和呼唤春汛/那一丝撩拨的气息之间?”诗人的内心深处被一种悒郁的感觉所萦绕,她时刻都在试图为摆脱这种烦闷的心绪而挣扎、反抗。
  如果我们想用哪一个流派或指称来框定和命名冯晏的诗歌写作,那是不相宜的。她自己也不愿被别人戴上闪着光环的“头衔”:“我本人从血液里崇尚女性作品的非女性化,我在写作和处事中也是这样追求的。”冯晏的诗作与翟永明等女诗人的带有浓厚的女性气息的文本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很难把冯晏的诗歌放置在“女性写作”、“女性诗歌”这样一些范畴下来讨论。在这一点上,李德武可称为冯晏的知音:“作为女诗人,冯晏已经摆脱了自恋式的原始情感抒情,而是专注于对语言的提炼和对形式的探索。她不是把自己的性别当成写作的资本或优势,而是在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事物的发现中纳入自己对人性的关怀。她努力让自己的诗以‘诗的身份’进入艺术殿堂,而不希望自己以‘女诗人的身份’混迹于诗人的行列。”冯晏自己在《女性写作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也不赞成“女性写作”、“性别写作”的归纳,认为那些提法“最终是偏颇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当写作者已经自觉地进入到对社会、对人深度的探索中的时候,性别上的差异已经不明显了。而它的区别只在于知识结构、感悟力和才能上”。“真正的好诗人写出的作品不被归纳,也依然是好东西”。她说的多深刻啊!冯晏一直都在紧握着心灵的彩笔,精心描摹那难以归纳的“好东西”。冯晏深知:“女子具有天然个性的东西,但写作只靠天然个性是打不开视角的。作为女性,她必须还要掌握男性世界所拥有的思维态度,尽量避免女性本身由于生理现象和历史观念所造成的狭窄而软弱的弱点,这样才能走上一条宽阔而正常的写作道路”。
  如果说早年的冯晏是凭借着女性自身所拥有的灵性在吟咏的话,那么,如今的她却正在深入开掘自己的潜能,试着向一个更加开阔的空间迈步,转向一种智性写作。她的诗是亮丽的、多姿的,温婉而大气,饱满的意象和充满哲思的诗句虽然有时给人一种不解的朦胧。然而笔者很喜欢这种朦胧,它余味曲包,耐人咀嚼,让人遐想,给人启迪。“阳光下的光环,是人们/为自己画的看不见的圆/而人们又都在/这一个个圆中找到了世界”(《看不见的真》),冯晏在前行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在属于她自己的天空中,冯晏在不断超越自己,如今她正在一个全新的支点上滑翔,笔者坚信,冯晏在这个较高的起跳点上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