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以诗论书 纵横吟咏

作者:张 戈




  近日,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诗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签,由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先生作序的《马顺强咏书诗集》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同时,百名书法家书马顺强咏书诗书法作品展也在黑龙江省美术馆隆重开幕。诗书合璧,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我省文学界和书法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现将由省文联、省作协举办的马顺强咏书诗研讨会大家的发言加以整理,综述如下。
  
  一、精深的思想内涵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语之不足,故咏歌之”。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研习书史、书论、碑帖及书法的创作,将日常所思所得发于笔端,成诗400余首,又将200首选入本集。纵观历史,这本以诗论书的作品集,可谓是一部填补文学史与书法史空白的鸿篇佳构。
  大家认为,作者咏书诗集思想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言简意赅,观点明确。以五六千字的文字概括了中国书法这样一部皇皇巨著、洋洋大观中的人和事、书法论著与实践,乃至书法掌故与轶事,这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诗集堪称是对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诗的总结。集子中《书史篇》,从汉字演绎开始,写到殷商甲骨、钟鼎铭文,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的演进,在上下五千年里精选了几十位有代表性的开派书家,勾勒出一幅活生生的中国书史画卷,令人耳目一新。《书论篇》重点向读者陈述了为书之道,当然既有前人先贤之道,也有作者学书参悟之得,它有别于历代书法论文的空泛说教,而是以诗歌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出书法艺术的魅力。《碑帖篇》则汇集了历朝历代数十种名碑名帖,勾画出各种碑帖的特点以及它的存在形式和艺术价值。《书法篇》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作书之法,指出如何统一主客观、协调作书中的辩证关系等等。总之,诗集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浩繁的书法世界,翻开诗集,好像走进了千年书法的历史。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从有文字肇始,历经几千年,但能用诗的形式贯穿起来,其思想内涵之博大,令人赞叹。
  
  二、鲜明的语言特色
  
  有人说:文之精者为诗,诗之雅者为联。诗也好,联也好,都要求有鲜明的语言特点。纵观作者的诗作,语言精练简洁,用词生动形象,修辞精当准确,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诗歌语言修养。在《咏礼器碑》的诗中写道:“鲁相韩君成礼器,万千气象字行端。参差错落碑奇怪,瘦肿肥薄现异观。”诗人用“万千气象”、“参差错落”、“瘦肿肥薄”等把建造在山东孔庙中的礼器碑一语道破天机。众所周知,礼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其结体端庄凝重,隽丽典雅,被称为汉代隶书第一。诗人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此碑的所在地、书家及特点用七言绝句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可见诗人对此碑研究得很透彻,富于高度的概括能力。《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诗人在《咏兰亭序》绝句中写道:“茧纸鼠须成巨作,遒媚劲健韵无穷。登峰造极神来笔,世代临习润后雄”。诗人用茧纸、鼠须(笔),韵和润,用遒媚、劲健、登峰造极等生动、形象的字、词、句,道出了晋人王羲之千古流芳的《兰亭序》的艺术价值。诗人在最后一句诗中,用了一个“润”字,使人想象到兰亭序像阳光、雨露那样,无时不在滋润着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茁壮成长。
  在《咏祭侄稿》诗中写到:“肝肠寸断愤飞毫,千古精绝墨意高。忘我传情倾血泪,龙飞凤舞化狂涛”。这首诗灵活运用了愤飞、血泪、狂涛、肝肠寸断等词句展示了唐代伟大的书法家颜真卿,失去亲人的悲愤心情。同时诗人又以“千古精绝,龙飞凤舞”8个字,道出了颜体行书那种遒劲郁勃、阔达雄浑的特有书风,诗人用28个字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此外,作者还有许多妙语佳句,如,“焚书葬儒千秋罪,一统诸文百世功”,对句颇佳;“含冰溪涧层峦雪,气重神高妙艺夸”,颇有意趣;“虎啸苍松风林动,鹤鸣老桧震耳声”,颇有气势,从中看出作者在驾驭文字上的造诣。
  
  三、难得的学术探讨
  
  大家认为,诗歌是文中之最,议论也是文中之最,而论书诗是把文学中两种最难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可谓难上加难。咏书诗是以议论为主的诗,但还不能缺少抒情;咏书诗的对象是书法,体裁是诗。因而要求作者既应是成熟的诗人,又要具备极其深厚的书法底蕴,二者缺一不可。更难得的是,诗集中从先秦到清代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特点都要考虑进去,这是一个有目的性、有整体性的东西。贾岛说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诗尚且如此,写论书诗就更难了,但作者以其特有的修养将二者处理得恰到好处。
  首先是以诗叙事论史。历史上有很多逸闻趣事,要把这些事情同诗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很不容易,举两个例子:《蔡邕书碑》一首,主要说的是蔡邕的熹平诗经发布的时候,盛况空前。作者提出了当时的文字规范就是所谓“正体”,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规范的过程和一个规范的标准,就像秦时是小篆,唐时是楷书,隶书就是蔡邕的熹平诗经。这一观点在学术上、见解上、对史的认识上以及文字的发展过程等都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买王得羊》(羊是指南朝的羊兴,意思是当时想得到二王的书法得不到,但能得到羊兴的书法也可以,因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和《草迹功成》中,满篇都是书法术语,能把它们完全用专业化的形式连成一首诗,说明了作者在这两方面的造诣和深度。
  第二是学术观点鲜明。以《万紫千红》为例,诗中说到“清朝上溯唐虞史,不乏天资高迈人”,因为清代崇尚碑学,又是一个书法家林立的时代,比如说邓石如、郑板桥等都可以和古代大家媲美。可我们历来只说晋唐,不说清代,因为到清代书法就慢慢衰落了,但作者提出清代也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这就和传统的观点不一样了,有创新,张扬了个性,表现出作者独到的艺术鉴赏力。
  第三是深悟书之妙道。诗集中作者有许多诗句,深刻地阐述了为书之道。如《书要谋裁》:“随毫为体难风采,聚墨成形也可哀。”强调法度,用笔用墨不可轻易率性而为。《笔端万物》:“自古名家多任性,激扬翰墨一挥间”,《佳书天成》:“佳书本在自然中,势所奔停造化功。”强调抒情,妙在自然天成,融法度与抒情于一体,体现出二者辩证的统一。《继承发展》:“古不乖时存辩证,今非与弊创新优。”看出作者对孙过庭“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体会深刻。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诗中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作了精辟的概括。
  
  四、重要的引领作用
  
  作者现任黑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省人大常委,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省书协副主席。工作之余,作者曾撰写并发表多篇诗词、散文、中、短篇小说、评论、书法、摄影等作品。以作者现在的职位,能够带头研究并创作文艺作品,这在文艺界来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三种精神:
  一是守土有责的敬业精神。大家认为,作者的咏书诗集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学术性与艺术性,可以说是以诗的形式写了一篇关于书法的大论文。从作品集规模和系统上来看,称之为前无古人并不为过。在谈到本书的出版问世时,作者直陈心机:一是喜欢,但无成家之意;二是职责,要有敬业精神。作者认为,组织上安排到文艺工作岗位上,就有一种职责:绝不能外行领导内行。当外行几天行,当几年大家也勉强认可,五年至十年依然是外行,大家就不允许了。这种责任感成为作者学习与创作的动力。诚然,大家对作者这种敬业精神在赞颂之余,都自认为对文艺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与激励。领导者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以作者之职位,写成这样一本书,其用心良苦,意义深远。或许它可以起到引领书风的作用,或许它本身也在为建设文化大省而呐喊和召唤吧!
  二是潜心治学的进取精神。大家认为,在当前文艺界一定程度存在比较浮躁的情况下,作者能静思澄虑,潜心创作400首咏书法诗,绝非易事,特别是一名领导干部更加难能可贵。作者驾驭了这样一部宏大的结构: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包括文字源流的演变),从仓颉造字到殷商甲骨,从钟鼎铭文、石鼓文到李斯小篆及诸书体的形成发展;从书论到碑帖的研究,从书法的创作到切身体会,都有广博的涉猎和自身的见解,又以诗的语言、七绝的样式娓娓道来,这其中饱含着多少汗水,有过治学体会的人当然不言自知。
  三是字外求字的博学精神。作者深知当年陆游告诫之语:“汝果欲学诗,则功夫在诗外。”因此,作者在多首诗中谈到自己的这种体会。如在《学识书艺》中写道:“笔墨功夫诚可贵,学识积淀更熏陶。综合素养飞升日,拔萃出群自然高。”《内外蕴情》中写道:“诗书饱览催生后,内外交臻蕴性情。”这正和苏东坡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相暗合。据说游寿先生生前曾多次引用苏轼的这两句诗,强调“书卷气”与“买卖字”的根本区别。此外作者还在多处提到字外功夫的重要性,如“书文相辅”、“厚累薄发”、“翰墨真情”等,都源及于此。这种积极倡导以学养书、注重字外之功的追求,对于提高书艺创作水平,形成良好的书风,将会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作者为黑龙江省书法活动创作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