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作者:苏 奎




  当代作家中有许多人来自于乡村,我们把他们称作是“城市外来者”。由于有了城乡两方面的生活体验与观察,接触了城市与乡村两种文化,对于这两种文化,他们处于一种两难的选择之中。于是作品的题材、立意、人物设置、艺术风貌等方面都会受到了这一两难选择的影响。在他们的文学当中,表现出了与其他作家所不同的特色。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与他的“城市外来者”身份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身份不仅影响了他的文学题材选择、价值取向,而且也影响着他整个文学创作趋向的变化,使他的文学呈现出一种由审美对象化到审视自己内心,由外而内的变化态势。而且从这种变化的态势中更体现出贾平凹的一种相当明显的焦躁、紧张、不安的创作心理。作为一个“城市外来者”,贾平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表达出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某方面特征与趋势,而且他的文学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的演进趋势及特征,也代表了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社会对于城乡都发生关系的冲击。贾平凹在写城市的时候,总是难以忘记乡村的质朴与自然,而在写农村的时候,又总是以城市的眼光来观察乡土社会。所以在贾平凹的世界中,体现最强烈的情感态势是徘徊,这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总体趋向。其身份意识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徘徊所造成的这种文学特色的根源。
  
  19岁的贾平凹怀着梦想来到了城市,与沈从文走进城市时的漫无目的不同,贾平凹是作为一个被推荐来读大学的人走进城市的。他没有遭受沈从文似的生活上的困窘与无奈,在物质生活上还是得到了保障的。但与沈从文相似的是他也在城市面前产生了沈从文一样的自卑感,繁华的城市带给他的是一种巨大的陌生感与恐慌。贾平凹后来描述了刚来到城市的那种陌生与惶惑:从山沟走到西安,一看见高大的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几乎要吓昏了。街道这么宽,车子那么密,我不敢过马路。打问路程,竟无人理睬。草绳捆一床印花被子,老是往下坠。我沿着墙根走,心里又激动,又恐慌。坐电车,将一顶草帽丢失了。去商店,看见了香肠,不知道那是什么,问服务员,遭到哄堂大笑。我找不着厕所,急得变脸失色,竟大了胆儿走进一个单位的楼上,看见“男厕所”字样,进去,却见一排如柜一样的摆设,慌忙退出来;见有人也进去了,系着裤带走出来,便疑惑地又进去,水火无情,记得我一拉那柜的门儿,才发现里边正是大便池子……关于城市的这种记忆如影随形般地挥之不去,即使贾平凹已经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并且走到社会的聚光灯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宠儿的那天,关于城市最初的印象依然记忆犹新。城市像一面镜子使贾平凹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农民出身,自己身上的农民习气以及思想里的农民意识。 在贾平凹的意识中,城市一直作为他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对于城市贾平凹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他怀着兴奋与欣喜之情逃离落后贫穷的乡村,进入了发达的城市社会,这首先就说明作为乡村人对城市以及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一种向往与渴望。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在现代社会当中,城市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论对城市人还是对乡村人都构成了巨大的吸引。
  在头脑中,如贾平凹一样的乡村人无数次地想像着城市,成为城市人或者即使曾经进过城的人都会受到他人的羡慕。被推荐上大学的贾平凹是一个乡村的幸运儿,成为乡村社会为数不多的可以名正言顺、光彩地逃离乡村的人,贾平凹是怀着渴望与迫不及待的心情将自己抛进城市社会的。同时,在贾平凹关于城市的想像中,似乎忽略了进城后精神上的尴尬与迷茫。似乎他只准备好了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先进的文明,而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要体验城市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作为一个乡村人在城市面前的自卑感。这两种感觉作为对城市的态度一直体现在贾平凹的创作当中,他往往通过自己小说中的主人公重温自己初次进入城市时候的情感,如在长篇小说《浮躁》中,贾平凹就叙述了主人公金狗第一次来到州城时候的心理状态,“金狗身处其中,只感到新鲜惊奇和冲动,当他站在那里询问一群男女:州城报社在什么地方,这些男女一起看着他,突然放声大笑走散了。金狗先是面红耳赤,但立即他更大声地发笑,他在强烈的自卑中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州城难道是你们的州城吗?我金狗现在来了,瞧着吧!”在强烈的自卑之中建立起自尊与其说是对金狗思想的描述,还不如说是贾平凹自己思想的真实写照。陌生而先进的城市带给了贾平凹精神上的压力,也使贾平凹思想中生发出征服城市的强烈冲动,但金狗所说的“我金狗现在来了,瞧着吧!”虽不会是贾平凹来到城市便立即喊出的口号,因为此时的贾平凹不过只是一个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学生而已,他对自身的能力还没有自信到那个程度。但是作为一个乡村人,其身上所固有农民的坚韧与不服输精神足以使他直面城市,并努力使自己为城市所认可。
  贾平凹最终选择了文学创作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其背后有着现实与必然的因素。贾平凹本身具有文学创作上的基本素质,在他还在水库工地劳动时,就曾经从事过办“工地战报”的工作,甚至后来这份战报贾平凹既是主编又是撰稿人,这份经历为他的文学生涯做了一次很好的铺垫。贾平凹谈到自己从事文学创作时对这段生活充满怀念,他认为这给了他一个挖掘和表现才能的机会:“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有他天生的一分才能的,但才能会不会挖掘和表现出来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的。极少数的人获得了展示他才能的机会和环境,他就是成功者;……我才能平平,但我的好处是我喜欢文字,而能很早地就从事文字工作;以至后来就读文科大学,毕业后又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当。”所以贾平凹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成功,是有其先在条件的。同时,文学创作选择也契合了贾平凹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世界。文学作为离人的心灵最近的意识形态,她能够最直接地反映人的内心情感与思想,贾平凹文学创作首先最大程度上温暖了自己的心灵,使这个在繁华城市面前自卑的人能在内心世界当中树立征服城市的自尊与信心。贾平凹文学上的成功本身也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是指向人的内心世界的,这个内心世界是作者自己的,又是所有的人的,从中体现出文学所能够代表的普遍价值与意义,反映了人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变幻。
  贾平凹写作的本身除了是表达自身的一种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把写作作为征服城市的一种手段。当然这可能也是贾平凹具有的唯一的一种手段。贾平凹出身乡村,他笔下的人物也同样是农民,但是他写作的预设的阅读群体却并不是农民。因为文学这种东西,其传播与流行的土壤只能在城市。那么如何依靠文学这种手段实现征服,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了。
  贾平凹感受到了来自城市的压力,这种压力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及心理层面,为了能使自己有一个解脱,使精神困境及自卑心理得以拯救,他必然要与城市进行对抗。我们说贾平凹的文学创作首先温暖了自己的心灵,抵御了城市带来的压力。那么贾平凹前期的文学如何体现了这一创作上的努力的呢?这要从贾平凹文学题材选择入手说明问题。贾平凹前期文学创作所描写的内容都是他的故乡,他的乡村世界。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贾平凹展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