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人与自然

作者:沙海燕




  一、人与自然在演化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
  
  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除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的演化,成为自然界演化发展中的新因素。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无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人的一切包括肉体和意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全都依赖于自然界,也全都是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才得以持续下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具有“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其面貌。
  人类产生之后进化并没有终结,人的新进化既不单纯是人的生物属性的进化,也不单纯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进化,它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属性的改变来使人的生物属性进化的特别方式延续下去的。人的新进化具有新的特点,既有体内进化又有体外进化,并且后者越来越明显和重要。人的体外进化首先表现为人的手脚在体外的延长。斧、锄、车床、机械等都是肢体的延长,它根本不同于改变肉体组织和结构而实现的肢体本身的进化,但却是一种新方式的肢体进化;其次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在体外的延长,如借助于望远镜、显微镜、雷达和遥感设备等,使人的视力一方面超越了银河系,另一方面又深入到了微观世界;再次,人的体外进化的一个重大发展特别表现在人脑在体外的延长上,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为电脑,就因为它虽然不是人脑,但却放大和部分代替了人脑的功能。
  人的体内进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进化,它包括思考方式的演变和文化知识水准的提高两方面的重要内容,这些变化都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二、日益恶化的人与自然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工自然的疆域总在不断的扩大,它的每一步扩大,都意味着人的活动介入了自然界的一个新领域,也意味着这个领域中原有的稳定状态受到干扰甚至被改变。贝尔纳认为,从远古时代的猎人和农夫开始,“人就从事推翻自然界的平衡以利自己”的活动。可以说,随着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被改变了。
  本世纪人类所取得的巨大科技成就主要表现在粒子运动规律、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方面,能源开发利用、宇航技术、地球外层空间方面,基因标识、克隆技术、生物精神信息方面,环境开发、保护、长期综合利用方面。
  这些成就为人类在生物物种传承延续、人与人之间信息表达交流、人与环境间的系统性相互作用机理、地外资源研究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崭新的认识方法、技术实现途径。
  但同时我们已逐步认识到科技进步不等同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使我们今天发展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已远远胜过了我们控制这种能力的能力,这使人类面临一种危险,就如一个3岁的小孩(对自然和科学的控制都很缺乏真正的能力),但是他现在手上却玩着一个手榴弹(拥有的科技能力却能毁灭地球),这正是我们面临的最可怕的现状。最典型的例子莫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次可怕的事故放出来的辐射超过长崎和广岛原子弹辐射总和的1 0 0倍,大约有4 3 0 0人最终因此死亡,7万多人终生残废,此外还有日益严重的滥用抗生素、自然环境恶化等等问题。
  可以说对求知者而言,科学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疯狂,对无知者而言,科学是一种令人生惧的疯狂。诚哉斯言!我们在不断的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打破对“发展”的迷信,想想发展的不良的后果,发展确实是一种进步方式,但不是根本的方式。根本的方式是对发展之度的领悟,而这种领悟必须来自对生命节律的感受,生命整体上是一个循环,里面也包含着有度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百年来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具体的、微观的、局部的科技进步,忽略了我们首先是作为生命的存在,而不是作为科学家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里,作为生命的象征的绿色所剩不多,今天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守护这点儿绿色。
  
  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关系的创造——绿色设计
  
  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绿色设计肩负着为人类创造合理生活方式的任务,设计师则担负着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重要职责。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指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这种设计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应运而生的。
  这种设计的回归首先从与环境生态有关的一系列设计思想的转变开始,人类已经开始从对自然的善待中意识到这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与自然的首次对话使人类找到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真正位置。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使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追求审美体验、使用的宜人和文化符号的设计逐渐让位于更全面的创造和谐的主客体关系的设计,即创造主体与客体和谐的认识、利害、审美关系——认识了物的特性,不是为了更便利地把人的意志强加于它,而是充分体现这种客体的特质,使人的功利目的和理性认识与客体的特质和谐地共生;取材、加工使用、维护、回收的设计都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使主客体形成和谐的利害关系;不刻意追求独特形式,以材质美、加工美、人文美等多元的共生为美,从而创造全面和谐的主客体关系。
  例如绿色设计在包装技术方面就是要求包装应做到“3R1D”(Reduce减量化、Reuse回收重用、Recycle循环再生和Degradable可降解)原则。而我国目前包装设计不良倾向最典型的莫过于对中秋月饼的触目惊心的过度奢华设计,是“买椟还珠”的真实再现,每年因此而给社会原材料造成的浪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委实可观,而此风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堪忧。实际上,目前国际流行的产品包装趋势是摒弃求新、求异的消费理念简化包装,这样既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的处置费用。
  为了实现绿色包装我们通常可采取的具体方法如“减量化”,即减少垃圾的同时就会省资源、省能源,削减过去由技术不成熟或因追求虚荣、因袭旧习惯引起的多余部件;“易抛弃”,即促进适当的抛弃,因为即使是奉行绿色包装设计原则,但在包装中依然有无法保留或无法再循环的东西;“易燃烧”即指寻求对焚烧炉损伤小的低热量素材与燃烧后残渣少的素材;“安全素材”即指在燃烧后不会产生、残留有毒性物质,而且还包括在再循环时的回收处理中,以及掩埋之后和散乱放置的情况下也不会具有毒性,还有“散乱防止化”、“无分别化”和“易分别”、“减小容积化”,在材料选择方面对再生纸、再生纸浆、再生塑料、再生玻璃的有效利用等。
  
  四、展望未来
  
  绿色投资—绿色认证—绿色标志—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设计……应该是我们在自然平衡被破坏后的一种努力方向。倡导绿色设计,对于人类、自然与发展三者之间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绿色设计—经济活动—自然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整体,自然环境保护也被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列入了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绿色设计的全面实施,会对未来中国及世界的健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绿色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作为连接产品与人之间纽带的设计师,他们能引导并改变人们使用产品的方式,同时对这些产品和服务负有责任。设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变更,人们已逐渐习惯通过设计来体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品位。设计能够使社会文化发生变革,而它们当中的大部分代表了某些特定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理论上“绿色生活方式”也可能被人们称道和效仿,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必须异常节俭,而是倡导一种尽可能低调的朴素生活方式,从而最终引导人类走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道路上来。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