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形象伟岸 翰墨生辉《中国当代美术家.赵华胜画集》序

作者:杨仁恺




  我和著名画家赵华胜教授相交有年,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成就知之熟稔,凡是当他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荣誉时,我就为之喜形于色,庆幸不已,激动不已。
   所有取得成就的画家,尤其是取得卓越成就的画家,首先具备的基本条件,那就是他的创作思想必须跟上时代思潮,要有锐敏的视觉;再就是技巧必须随之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这两者如果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那就会得出新之又新之的艺术成果,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从而登堂入室,声誉日隆,实至名归。此乃古今中外颠扑不破的历史客观法则。
   著名画家赵华胜成长的过程,也不能越过历史的客观法则。他专攻人物画,而作人物画的基本条件,又不同于其它各科,难度相当之大,我国古代的知名学者,对之已早有定论。记得我在《雄浑博大工侔造化——为著名画家赵华胜近作在新加坡展出而作》的序文中有所论及,想必为大家所认可。
   画家的人物画创作,按照前后的描绘主题,阶段性较为明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阶段:
   50年代末在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及本科国画系就学时期,就以其出众之才华参加了大型组画《白手起家》、《电缆工人攻尖端》工业现实题材的创作,担任主笔,出版后赢得社会上的好评,于是在全国画坛上初露头角;60年代创作《忆当年》、《光荣颂》、《让洼塘变富仓》诸作,仍是以现实农业生活写照为主题,歌颂勤劳创业的劳动人民;70年代创作的《夺钢前哨》、《伟大历程》、《攀登颂》等作进而描绘工农业战线上的重大变革事件和模范先进人物;80年代抓住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大块土地,鱼肉、杀害、凌辱中国百姓及父老乡亲的悲惨历史,以及我广大抗联将士奋起抗战,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的光辉事迹以慷慨悲歌之大型组画《中华儿女》,尽情加以歌颂,激发广大人民爱国的热情,组画中的《九·一八》、《中华儿女》、《家乡水》、《正气千秋——赵一曼》、《转战》、《血路》、《北国红叶》、《春华》、《雪魂》诸作,更具有典型性,影响面尤为深远,分别为国家美术馆和国内各大博物馆所购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课本,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鼓励大众觉醒,其作用未可低估。
  进入90年代,画家视野愈渐开阔,创作路子更为宽广,说明他的思想技法已臻纯熟,《民国风云》、《黑土地》、《关东乐》、《敬贤图》、《正气图》、《但愿人长久》、《国难——1931年至1945年的中国》等,所体现画家的胸怀与众不同,别开生面。正是有此显明的造诣,才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和辽宁省政府文艺创作奖及《全日本精选国际现代水墨美术年展》,中、日、韩《国际水墨美术年祭大展》等国际奖。在德国和新加坡两次亲访中,作品特别出色,深受国外观众喜爱,其代表作均由国家级博物馆收藏。至于《血路》、《肝胆相照》、《魂系大中华》、《国难——1931至1945年的中国》、《盛世》还荣获各种金奖、荣誉奖和成就奖。数十年来,前后30余次参加国家级美展;10余次参加国际大展;4次获国际奖;5次获国家级金奖;3次银奖和其它荣誉奖。有150余件作品由国家和地区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百余件作品为国外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收藏家收藏,这仅仅是一个大略估计。
   不难看出画家一直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深层次地表现人类美的心灵以及博大精深的情操。为此,画家坚持深入生活,研究历史,他曾沿着红军长征路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走访11省长征路,历尽艰辛,收集素材。他先后三次上长白山、大兴安岭,在茫茫雪原中体验故人之轨迹和精神所在。画家步步紧随历史英灵,其精神境界也得到深刻的陶冶、净化和升华。
  画家远去敦煌、新疆、大西北,沿古代丝绸之路搜集素材和采风,为了开辟更新的表现对象,进入新的艺术境界而深入求索,他所制作的巨型不锈钢镶铜等综合材质的露天防腐蚀壁画《塞北明珠》以及由港澳、上海联合出版的历史挂历,就是这一时期内画家对艺苑所做出的又一个卓越奉献。
   关于以上的简略叙述,只能涉及到画家创作思路前后发展的一些过程,至于进一步揭示出他在技法方面如何结合创作而展开探讨,还有待另篇深入研究和总结。所幸我读到《党史纵横》主编、著名报告文学家高巨先生和他的助手记者李一力先生共同撰写的一篇长文,发表在《党史纵横》1998年第一期上,题为《心系民族,笔力千钧——访著名画家赵华胜》,此文翔实清澈,正是我所欲言的,不愧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佳作,能全面地勾画出画家成长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里,我应该单独对画家近年所绘的领袖形象系列组画阐述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感。关于这方面的作品,历来出现不少,其中只有个别的作品引起了社会上的重视。而现在,当赵华胜教授以中国画把中国近百年出现的几位伟人形象系列地推出时,令广大观众望而起敬,立即回忆起历史的全部光辉图景和奋斗历程,从而激发起人们的热爱祖国之情,这是组画的成功之所在,正是值得大家对之予以肯定的缘故,也是画家思想、创作走向更高境界,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进入新的艺术攻坚战之艰苦搏斗的历史阶段。领袖形象系列组画的完成,雄辩地证明,赵华胜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技巧已走向成熟。
   系列组画中影响尤为深远的应推《世纪大潮》,对当今改革开放新时期宏伟战略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歌颂和礼赞。自从此帧巨像在1995年末参加“祖国万岁’95华人书画艺术大赛大展”荣获唯一大奖,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和亲切接见后,又在1996年元旦《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刊出后,国内外反响极为强烈,中国《法制日报》特约记者耿大建先生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势——访著名画家赵华胜》专稿,在国内各报刊相继刊登和转载,对画家的论述包括创作思想和技法有一个更全面的高度评价:“鲜明的艺术个性,高扬的时代精神,严肃的现实主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使赵华胜成为当代关东画派代表性画家。”这个结论是公正的。
   紧接着是画家在创作《世纪大潮》之后,随即绘制另一幅巨作《走向新世纪》,描绘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的英伟形象,正当十五大胜利召开,把“邓小平理论”列入中共党章,全国上下一片欢呼之际,影响一浪高过一浪,不仅在国内如此,美国面向全球的大型华文日报《侨报》以整版篇幅将赵华胜领袖肖像系列组画首选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四幅巨帧予以刊登,图文并茂,首开先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兼艺术评论家、原全国艺术权威刊物《美术》主编李松先生为之发表专文,篇名《肖像画创作的攻坚课题——赵华胜新作〈走向新世纪〉和领袖形象系列组画》,对画家创作肖像画特别是领袖题材,认为是:
  一个难度很大的攻坚课题,画得像未必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因为每位领袖人物各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其实践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写着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形象深为人民群众所熟悉……,表现领袖题材的艺术作品所创造的视觉形象能否和广大欣赏者的口碑、心碑相印证,得到认可,这对画家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艺术表现技巧都是严格的考验。
   的确,李松先生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画家多年来执着的追求,终于达到客观条件的要求,是通过:“即是深入探索形象的艰苦过程,也是努力发展、推进中国画笔墨表现力的过程,作品在人物形象表现的高度和画面整体形式感的把握与绘画语言所达到的力度上,对赵华胜自己过去的人物画创作是新的突破,也为中国画的肖像画特别是领袖形象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上诸家的探讨与分析,画家在人物画方面从工农中的典型题材,抗日英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乡土风情画及历史传奇画以及对领袖写真诸专题,可以说是包罗无遗,全面发展,无愧为美国行销全世界的大型华文《侨报》所称许的那样:“经过4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博大、浑厚、深沉、高远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关东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位国画大师”!由于其数十年艺术耕耘的业绩卓著在国内外舆论界必有恰合实际的反响,现已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的国际文化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所(ABl)国际名人传,1997年荣获国际最具权威性的美国名人传记研究所(ABl)授予的“二十世纪成就奖”。这是国际舆论界对他的成果的定论。
   1998年春节前夕,画家光临寒舍,赠送广东出版社精印的《伟人风采》1998年挂历大小样品各一份,由广东省集邮公司最新发行的以《世纪大潮——一代伟人邓小平》作品和表现江泽民总书记的《走向新世纪》作品为主体的庆祝香港回归大型邮票纪念章和庆贺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的纪念首日封。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所载的各家丰富多彩的文章,美不胜收,得以拜读为快。画家年前已与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达成协议,为之出版大型画集精印本,此来嘱为画集撰序,承蒙厚爱,不胜光宠,理当遵命。
   这部精印大画册,是画家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晶,可以说是画家数十年从事艺术创作的总结,其珍贵之处,勿待拙笔为之宣扬,读者开卷映入眼帘中的是生机盎然的各种具有充沛生命力的画面,使人们的精神为之奋起。面前浮现出的工农大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势,排山倒海而来,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侵略,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抗联战士们的大义凛然、浩气永存的大无畏精神,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毁家输难、义无反顾的气概。几代领袖人物所显现出来的博大精神和深邃的艺术效果,感染力特别强烈,作为画册的殿军部分,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诚如高、李二先生文章最末一段所称道的那样:“赵华胜是一位画家,但他的视野却瞄准了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的命运。无疑,他手中的画笔是分外沉重的,然而,惟其沉重,落笔才有千钧之力,才有永存的价值。人民应当感谢自己的艺术家。愿赵华胜先生以艺术的笔触为讴歌中华民族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而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对此深有同感,愿借用这一段文字,表达我的一点微忱,同时真诚地祝愿画家,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势创作出具有独特风貌,更多精美的力作问世,丰富百花争艳的艺术园地,则不胜祈祷之至! 
  (作者为辽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文物博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赵华胜为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同泽书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