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独特的叙述方式

作者:孟久成




  读常新港新作《空气是免费的》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小说写的是校园生活,当前教育似乎出了一些问题,教师过度的管束、限制,一切围着分数转,给孩子心灵带来伤害,也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弊病显而易见。如此说来,这个话题并无新鲜之处,这种作品我读过不下十部,包括有一搭无一搭看过的电视剧,总的感觉,千篇一律。
  我的奇怪是因为,《空气是免费的》故事令我感到如此陌生,书中的人物,学生、老师、家长同样陌生,与我拉开了距离,变得不认识了。陌生才会产生新鲜感。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人物,经过常新港的手笔就变得新鲜起来?
  常新港的小说不大好读,不属于那种"味道好极,用过拉倒"的快餐文化,你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不是一碗水看到底的清澈,倒有些如烟似雾的朦胧。
  这篇小说似梦似真,似实似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变形、夸张,却又没有脱离真实一步的社会大背景。
  故事是变形的,小说中的我,方弟,不服管束,特立独行,喜欢蛤蟆,心中憋闷就尖叫,甚至怂恿女同学也发出尖叫,这些都被家长和老师看成异类,脑子灌了水。后来转校,又调了班,管束更是变本加厉。在学校里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上课不许回头,下课不许吃零食,晚上起夜老师还要跟着,学生一个个呆若木鸡,噤若寒蝉,成为只会背背英语单词、唐诗,只会考试的机器人。老师似鬼鬼祟祟的密探,窥探着学生的一切,又像是少管所的管教,粗暴地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
  故事是夸张的,从老师到学生,脖子都戴上了塑料套,目的是防止东张西望;方弟才转学几天就失去了嗅觉,闻什么都是一股石膏板的味道,是长在房顶上的一棵青草才使他恢复了嗅觉;一块包装粗糙的口香糖竟有神奇的效力,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可以让一个粗蛮的体育老师变得温柔。
  这是一部幻想小说,小说最动人之处是方弟对空气街的向往。有一位很老很老的老人,能把像方弟一样伤心的孩子引领到一个理想的天地--空气街,这里草香袭人,空气洁净,远离学校的烦恼,是方弟,也是孩子们心中的伊甸园。小说对空气街的描写笔墨浓重,倾注了作者一片深情。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描写有着强烈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一所叫太阳的学校,塑料脖套,青草气息,包装粗糙但效力神奇的口香糖,化作一棵树的本来令学生憎恶的老师,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反复出现的空气街、推着破自行车的老爷爷……
  这部小说是常新港的一次尝试,也是他写的第一部幻想小说,作者天马行空,在生活与梦境,真实与虚幻之间飞翔,把读者带进一个独特的艺术天地,去品味,去思考。这种形式使这部小说与同类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
  再说一说对常新港作品的总体印象。在我诸多文友中,常新港是最具文学气质的作家之一,也是风格十分突出的一位作家,充满了才气与灵性。作品很沉、很重,也很冷峻,有悲剧,也有忧伤,轻松欢快不多见,更没有调侃与幽默。他的风格是始终如一的,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章,哪怕是千八百字的散文随笔,常新港就是常新港,永远不会和别人相混淆。
  当然我最欣赏的还是常新港的叙事方式。作家们经常在一起侃作品,有人说得很热闹,但落到笔上,却令人失望;常新港则不然,他拿给你看的作品,与他口头表述的相比,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为什么?还是他的叙事方式,他力图在回避什么,回避写得太实、太直、太白,从不见作者多嘴多舌,而是把自己隐藏起来,隐藏得越深越好。他似乎有意与描述的对象贴得不那么紧密,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使观察的视角尽量扩大,挖掘与发现别人没有留意的东西。
  其实常新港并非在故弄玄虚,生活原非一碗清水,是我们有些作家戴着滤色镜,把生活过滤得太简单、太单调,纯粹倒是纯粹,只是少了色彩。
  常新港小说呈现多义性、多色彩,需要很深的功力,他必须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跳出来,站到高处,俯视生活,全面总体地把握生活,冷静客观地描绘生活的本真面貌。
  常新港曾和我说起北大荒编辑部的一位老编辑、小说家史方的一个创作体会,写小说万万不能直来直去,你想往东,偏往西写,越远越好,直到结尾处才突然扭过来。这样的作品往往出人意料,又显出生活的复杂性。常新港是善于思索和积累的。
  就这部小说而言,我倒有些为少年读者担心,不知能不能适应这种时空倒错,虚实变幻的叙述方式。也许是我多虑了,正如我对卡通画、卡通片的理解总有障碍,这一点远远逊色于小读者,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