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文化变迁: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
作者:刘水平
精英艺术:神圣而伟大的传统
精英艺术的概念,是人们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史上延续至今的伟大传统的指称,这个传统无疑由一长串伟大的作品和响亮的名字组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如同璀璨的群星,共同照耀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天空,承担着守护精神生活领地的神圣职责。在现代社会,精英艺术更是被赋予“拯救”的使命,成为人类逃避现代性压迫的最后家园。这样,在艺术摆脱对宗教的依附,取得独立的地位后,似乎又重新开辟了通往宗教的通道。
在前现代时期,艺术因为和宗教联姻而取得了神圣的地位。有一份资料专门描述了杜西瓯(Duccio)那幅著名的三幅一联作品“Maesta”于1311年完工时,西纳城(Siena)的人民为它举行盛典时的状况:
在这件作品被送往大教堂的那一天,全城商店停业,大主教颁布了游行命令后,游行开始。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是本城九位最显赫的人物,然后是本社区的全部官员,最后是牧师、修道士和全城大众。开始时,城内所有显赫人物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近这幅刚刚完成的绘画,他们手里举着蜡烛,态度无比虔诚,后面跟随着一群态度虔诚的妇女和儿童。在他们的带领下,游行队伍穿越全城,向大教堂行进,半路上还依照惯例在城内小广场绕场一周,向这幅伟大的作品致以崇高的敬意。……①在西方,人类社会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是一个不断世俗化的过程,宗教的影响渐渐消退,艺术逐渐取得独立的地位,具有了新的精神风貌和追求。艺术失去了神圣的神秘的色彩,回到了它自身,成了一种纯粹的虚构物,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美”产生了。但是,虽然宗教之神让位了,艺术的膜拜价值和礼仪根基却顽强地留了下来:一场新的造神运动开始了。
德国学者彼得·比格尔认为,现代唯心主义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作为天才的艺术家,作为静观活动的接受,以及作为有机统一体的作品,和宗教功能一一对应。②他认为,天才这个范畴来源于现代化过程,它是对这个过程的一种反应,同时它又是和现代化过程相对立的,是对非理性能力、行为方式以及想象力和自发性的肯定。另外两个范畴也被同样的矛盾所制约。静观地沉浸在艺术作品中意味着一种行为方式,它缺乏控制其成功和计算出其效果的理性标准。较之于现代的理性探索,这种接受更带有使人浮想联翩的某种宗教形式特征。与天才和静观范畴一样,作为有机整体的艺术品观念也和形式理性原则相对立。这样,艺术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领域,它具有了日常生活世俗拯救手段的功能,具有了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不断增长的压力中解救出来的功能。难怪有人提出在现代社会以艺术代宗教的观点。例如贝尔说:“艺术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给它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补救它,因为社会是极需要补救的。”他认为现代人在教条式的宗教中得不到满足。但有一种宗教却摆脱了教理缠身的外衣,这种宗教即艺术。它是思想的表现和表现思想的手段,它和人们能够经历的任何思想同样神圣,现代的思想不仅是为了追求最直觉的感情的完美表现,而且是为了追求生活的灵感才转向艺术的。③美国学者R.舒斯特曼也认为,当神学的忠诚已失去,但宗教情感和忧郁的精神化仍潜在时,它们便被投入到纯艺术的宗教中,这种新的超凡世的体验促成艺术家和批评家中的一种新教士阶层。④比格尔进一步认为,此一世界和彼一世界的分离被艺术和日常生活的对应分离所取代。基于这种对立,审美形式从服务于某种目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它被看作具有独立的价值。恰如以前的宗教,艺术现在提供了一种庇护,在那儿,只有特权阶层可以找到自己的避难所。
然而,这种艺术在20世纪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来自多个方面,下面我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就新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兴起对艺术所造成的冲击展开论述。
渐行渐远的精英
(一)现代文化市场和消费文化的冲击
广义的文艺市场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部分文艺产品被当作商品交换而出现的。而现代文艺市场的建立则需要更多的条件,⑤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文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形成。正是文化多元化和开放性促成了现代文化消费主体的形成,为文艺不同样式的竞争提供了条件。
文艺充分社会化的前提是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开放空间的建立。先来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典型形态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传统文化是一个等级森严、较为封闭的稳定的文化结构,精英文化处于上层和中心,通俗文化则处于下层和边缘,雅俗分属明确,这与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巨大差异有密切联系,而现代文化趋向于一种雅俗不分的模糊不明的状态,各种文化形态处于一种平面化的,并列交叉的关系之中,这是等级制崩溃,民主的大众社会崛起在文化上的反映。现代国民教育,个人社会地位变动的加快,社会阶层的开放性,以及现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模式,打破了雅俗的等级之分。在新的多元文化空间中,主体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被不停地塑造,并永远处于变动的开放的状态之中。这种兼收并蓄性使现代人具有充分的文化选择权利和自觉性,文化接受终于变成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雅士也可消费通俗文艺,而精英艺术则变成了文艺的一个消费种类,它与其它文艺种类的关系由纵向关系变成了横向关系,处在一个平面上供大众选择。以前的文化接受阶层变成了文艺市场定位之中的一个分类市场。这和传统社会中生活在一元的封闭文化阶层中的人的文化生活形成鲜明对照。这样就为各种文艺样式的平等竞争提供了文化条件,同时也施加了现实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传统文艺样式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元文化的封闭接受状态之中完成的,在现代社会文艺样式的激烈竞争中,有的很快适应文艺市场而蓬勃发展,有的则因为不适应而陷入困境甚至衰亡。
在传统文化中文艺作品的价值实现是一个较为自然的过程,文艺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价值。即使在现代文艺市场还未建立的现代化初期,个人主义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文艺的自律性明显增强,文艺家的主体意识觉醒,但由于文化阶层依然明晰,各阶层人们的文化生活仍然保持着稳定和相对单一的状态,因此,文艺家和接受者对相互的文化习惯和品位是熟悉的,总体上维持着和谐默契的关系。但是,进入现代文艺市场时期,文艺家面对的是拥有开放性的胃口,被不同文艺样式不断塑造的文艺消费者;并且随着时代变迁的加快,消费者的文化兴奋点总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文艺家和接受者的关系也处在一种复杂的追逐与互动的关系之中。因此,在现代文艺市场中,文艺作品的价值实现成了一个经常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消费文化的环境中,过去那种以“作者”为中心的艺术生产模式让位于以“读者”为中心的艺术生产模式,对艺术家的热情让位于对接受者的追逐。
(二)现代主义运动的困境
与此同时,大众文化蓬勃展开,文艺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不仅带来物质上的大众消费,而且带来精神文化上的大众消费,大众文化随之崛起。这种新的文化对传统文化消费结构有着强烈的破坏作用。以文学为例,“严肃文学正在丧失知识阶层读者,越来越多能读文学作品的人不读文学作品,特别是不读严肃文学作品,这意味着文学正在失去它对社会精英的传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学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因。到1954年,统计表明,当时文盲率只有3.2%的全美国人口中只有17%的美国人一年中曾读过书。也就是说,大多数能读书的人已经不读书了。显然,文学的传统功能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是被大众文化取代了”。⑥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精英文艺开始了悲壮的反叛,而实质上是将天才的艺术推向了极端。在古典主义美学成就受到怀疑的时代,面对大众文化的压迫,传统的艺术样式终于开始了世纪之交的大迁动,这便是现代主义运动(先锋派运动)。这是高层文艺对现实的一次大拒绝。归根到底是对技术美学的拒绝。法国达达主义画家马塞尔·迪尚说:“变形好象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特征。为什么那么多的画家拼命要变形呢?看起来好象是对于摄影的反动,……野兽派,立体派,甚至达达或超现实派的画家都很明显的有这种态度。”⑦至于文学,新形式的探索也层出不穷。“不甘流于通俗的西方文学,只能探索开拓易于用文本表现而难于用音像影视表现的文学形式,以确保自己在人类精神活动领域中的高雅地位。”⑧但是,“本世纪的许多先锋派艺术本来是想用一种新的精神和思想方式去回答技术化世界的挑战,结果却像高技术的芯片一样,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变得愈来愈远了”。⑨应该说现代主义艺术是文艺复兴和18世纪艺术逐渐获得自律性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先锋派艺术被迫以扭曲自身的方式来反抗,可见技术理性恶性膨胀之甚,但是这种极端的反抗恰恰中了现代性的历史诡计,连文艺也极端的专门化了,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异化吗?黑格尔曾说:“在一个天才和他的公众之间发生冲突,那一定是公众不对了……艺术家的唯一义务就是追求真理和他的天才。”⑩然而天才崇拜的极端必然带来天才的泛滥。文艺复兴时期对天才的崇拜意味着天才的稀有和神圣,而现在的天才崇拜则走向了反面。这便是“天才民主化”趋势。“天才民主化之所以有可能实现,是因为一个人能够同判断争议,却无法跟感受论理。”B11先锋派艺术的确可以对专业人士造成审美的“震惊”,享受到反叛的快感,树立一种卓尔不群的独立姿态,但一味求新求异的艺术必然遁入象牙塔,成为一种疯狂的自言自语。人们则要么冷漠,要么嘲笑。“孤立的,与生活不再发生关系的艺术作品,不管它如何迷人,总要成为一件无用的玩具,注定会失去它的人文价值。”B12文艺创作首先面向接受者,然后才是面向文艺史,如果反过来,必定面临生存危机。“为艺术而艺术”恰恰也是一种急功近利,妄图逃过受众这一环,而直接进入文艺史,这是一个神话。
大众文化:荒原抑或新的世界
1817年,黑格尔在海德堡预言,艺术已经走向终结。然而,很显然,黑格尔在这里并不是抽象的讨论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艺术,而首先是指他心目中的理想的艺术,即以希腊艺术为代表的古典艺术。一种艺术已经终结,另一种艺术开始诞生和发展,“艺术在越出自己的界限之中,同时也显出人回到他自己,深入到他自己的心胸,从而摆脱了某一种现实内容和掌握方式的范围的严格限制,使人成为它的新神。”B13这便是辉煌灿烂的近现代艺术,它们已经成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经典之作。而现在,面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困境,我们又被迫重新思考和解释黑格尔曾经面临的问题。谁都不愿意承认和看到艺术死亡,事实上艺术也不会死亡。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会有艺术存在,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载体之一。但是,艺术会变化,因为人类社会和文化在不断地变迁。
1、娱乐性
我们该如何解读当代的文化艺术现象?有人这样描述“莱德·泽普林”重金属组的一次演唱会实况:
离演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麦迪逊广场公园里里外外早已挤得水泄不通。纽约的警察似乎都集中到公园周围。演出人员只得乘车穿过岗哨林立、壁垒森严的进出口进入场地……场内人山人海,观众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当乐队成员出现在舞台上,舞台灯光骤然大亮,观众的欢呼声达到了沸点。这时候,一阵结实而不间断的声浪从巨大的扩音系统传出,观众的五脏六腑开始震荡起来。……整场演出的曲目是在暴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