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从认知角度出发优化写作教学
作者:李小勤 章建平
一、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与抗拒意识。
学生对写作从内心感受上如果存在着恐惧感与压力感,那他往往根本无法投入真性情进行创作活动。而没了真性情,写作便必然变成一种负担,一种负累,一件纯粹的任务,一项很不可爱也很不好玩儿的活动,结果便是我们惯常见到的无病呻吟或者千篇一律。如写到“母爱”,要么是病中送去医院,要么就是雨中送来雨伞等诸如此类了无新意的套话、空话、假话。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件“陈芝麻烂谷子”,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待写作任务的消极怠“工”现象,它源于学生对写作兴趣的极度缺乏,兴趣的缺乏又因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和强烈的抗拒意识。生活中丰富感人的亮点细节与多维度多样化的生命体验在这样的心理逻辑过程中表达缺位、被悬置与被荒废。形成的产品必然是消极完成任务式的、非真性情的、极度缺乏内在生命的、空洞的文字堆砌。
(一)建立写作这一概念在学生内心的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
写作之初首谈写作对于我们社会和人生的必要,抛开我们常见的引经据典,而是从我们这个火热的时代生活着手,尤其是学生心中最为神往的网络。例谈手机短信、QQ聊天、徐静蕾博客点击过千万而引世界注目、李亚鹏巧用博文化解爱女兔唇风浪而获大众好评等等一些极富时代感的现象和事件,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认同感,不再排斥不再抗拒,而是把它作为表达自我、融入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这样的激励之下有多么憧憬和期待在老师布置下完成写作任务。对待写作任务的心态发生了质的转变,兴趣的火花便能被成功点燃!很多孩子竟向我提出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来进行师生间、同学间的博客交流,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可不可以利用网络博客这个平台来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写作呢?
(二)指导学生运用个人博客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在虚拟平台激扬文字,敞开青春胸怀,展示丰富内心世界。
一般来说,学生有追求新生事物的特殊的好奇心,这是他们热爱上网的动力来源。如果善加引导,这种动力刚好可以形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新办法新手段。
我先是指导一些电脑操作熟练的学生率先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博客,他们把自己平时想说的话都留在了博客文字里,让这样一个小天地成为他们心灵的家园。一时间,博客话题成为他们的校园生活中心,以至于到最后如果某个学生还没建立自己的博客并在自己的博客里留下自己的文字,他们自己都会觉得在同学中十分落伍。
我们逐步建立了学生博客群,鼓励学生经常更新,争取多出好文章。我还在跟家长的平时联系中号召他们支持和关注孩子们的个人博客,给予评价和鼓励,促进学生个人博客的发展。
这样的操作投合了孩子们的喜好,没有定任何条条框框,自由而放达。学生在整个过程里都是自愿的和轻松的,因而他们逐渐热爱上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阐发自己的见解。
我把这看作是他们对写作恐惧感的消失与对于文字表达的接纳,并且乐于用文字来进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
二、以网络写作为互动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顺势带领学生进入文字写作的天地遨游。
我们不但是在校园网上开设了语文组的写作天地和学生的博客链接,也在全国多家名气甚大的作文网站上开设班级作文专栏(如小荷作文网),把学生写作的文稿发表在这些地方,运用网络,将学生的作品做最大程度的传送与推介,接受尽可能多的读者观阅和评论。他们通过跟帖或留言的方式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观感或者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在网络上,每个人不但是写作者,也是观阅者,还是评改者;不但可以和老师交流,还能和班级同学交流,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和天南海北的朋友在这一平台上交流彼此对文章的看法,或者一起探讨写作技法、心得体会。当某位同学有了佳作,大家争相留言庆贺;当某位同学写作失败,大家争相留言安慰鼓励。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互动使写作这一活动富有人性化色彩因而变得情趣盎然,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空前高涨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波澜。这些情感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辛辛苦苦付出劳动上传的作文客观上需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发表在论坛的作文,要及时给予回复。特别棒的可以传上一幅高高翘起大拇指的gif动画。甚至可以修改学生的作文,把妙词佳句用不同的字体、鲜艳的色彩、较大字号突出显示出来,让大家注意。学生自然兴致盎然。
三、尽量减少技巧性讲解,强调学生在佳作阅读中体验差距,鼓励在真性情基础上的自主模仿与创新。
在写作与阅读课教学课堂上我们往往容易进行过多的技巧性讲解和对名作品的褒扬式分析,比如从这样那样的理论性角度来论证某名作家在某名作品的美妙运用与文字安排,但学生没有那么成熟完善的思辨能力,也没有那么高的理论认识和鉴赏水平,对于你的那些讲解感到距离遥远和颇不亲切。因为学生对这类讲解的体验缺失,听得太多就必然兴味索然。长此以往就很容易挫伤对写作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就只是以一个推荐人的身份出现,不定期地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一些符合他们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佳作,建议学生以这些作品为榜样并向这样的水准看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领会和体验其中的美妙所在,在自己的表情达意中进行模仿和创造,争取做到一样好甚至更好。
对学生在这种模仿创造中产生的佳作,推荐给著名写作网站甚至报刊杂志,将推荐和发表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布,目的在于嘉奖先进与激励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
开始我也很担心这一设想的可操作性,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效果看来,很多担心其实是多虑了。我们很多时候有些小看了学生的灵性,只要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感悟能力和在此基础上的创造能力往往令人十分吃惊,比我们通过无休止的枯燥讲解所期待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要做的只是:兴趣激发、推荐榜样、鼓励赞赏、用先进作品进行恰当引导。
同时,在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的同时需要自始至终注意在学生内心确立一个核心理念:再好的文字,如果不是发乎真情,它就一定经不起推敲,没有实质的感染力;最能打动灵魂的永远是一个“真”字。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为模仿而模仿。
长期学习和写作实践训练就在这样的过程里形成了写作教学操作惯例,在这样的操作中逐步养成学生良好持久的写作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操作上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性化的写作教育,一定能找到投合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好办法,从而优化写作教学。
李小勤,章建平,教师,现居浙江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