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
作者:尹秀云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感动、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情感领悟是完整、准确、深入、细致地理解一篇文章的钥匙。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阅读的主体(学生)产生不出感动,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如果离开了情感领悟,也就无法理解文章的观点、感情、结构及写作的技巧。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情感领悟,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情感阅读训练的重要课题。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应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逐步拓展到文学艺术领域的阅读欣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实践能力。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文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阅读中获得感动,进而在感动中感知、感悟。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了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互动作用。当学生带着渴望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巧妙的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知、感动、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知真、知善、知美
阅读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这是由语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审美活动中,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这是由于审美对象引起的感觉、感受,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活动,更推动情感活动的自由扩展和抒发。重视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知真、知善、知美,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读”,由浅入深地感知阅读对象(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感情美,教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新奇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边读边在美的世界里发掘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内心情感的共鸣。
三、引发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发现、发展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的体验,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问题。但是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把情感体验转化为对作品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的理解与领悟,在精神体验的基础上达到情感的升华,再将这些道德情操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灵之中,靠的是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个体之间寻求到心灵的契合点,才能形成一种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进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着差异,甚至比较大的差异;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自主。摆正教师在学生自主中的引导位置,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实实在在的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才能引发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地发挥、发现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沉浸到文学作品中去。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