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要义

作者:王 晶

模仿。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人。应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学习并运用更多的人文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大量的日常的社会现实问题,弘扬理性。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艺术,引领学生去亲近、热爱我们的民族语言。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要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创设民主、自由、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要以真诚的态度、平等的姿势对待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让他们倾心于语文教师为他们唤醒的语文的美,语文的魅力。这样,语文教师进一步引领学生,扎根于文化的沃土,去体悟文中的人物、民族、人类的命运,感受和咀嚼文本中的个体与人类的苦难,与大地上的同类血脉相通,有悲天之情,悯人之怀,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歌哭、共笑骂,这样的语文课就感情饱满、充满魅力。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以丰富,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适当地引导阅读,增加阅读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途径。语言能力的核心一语感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材料对语言器官的大量刺激”之上的。语文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以往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讲授技巧的做法又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涵咏解读,等于剥夺了学生读的权利。所以,无论是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还是延伸扩展的阅读材料,都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读,去感悟。读书、积累、背诵,多多益善。数量在先,由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语文能力的提高得力于多读书、多积累。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如此。两者是同步进行、密不可分的。人文情怀本身就是语文能力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它能使人看问题多一个角度,多一分智慧,多一分豁达,多一分敏感,多一分正气,多一分悲天悯人的情怀,因而使人的言辞和文笔言之有物,气韵生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语言不是纯客观的认识过程,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反复涵咏的感悟过程,而这种感悟,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等综合性的感知和领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说的不仅是通过阅读积累获得了读写能力,同时,也当然获得诗书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人文情怀。强调阅读、积累、诵读,包括背诵,使学生掌握大量优秀的古诗文、经典名著,耳濡目染,渐渐为学生打好情感与文化的底子。阅读也好,背诵也好,首先都要落实在对语言文字的体会上,人文性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不可能脱离语言文字而独存。语文教育就是母语教育。母语凝聚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千年传承的文化命脉。青年学生要认同汉语言文化,认同民族文化传统。母语教育是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树魂立根”,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是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对作品的个人体验,尊重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自由发展。当文本浮现在每一个读者当前的生存时间中,只有读者自身的精神意向与文本对话,从两者的契合中去实现意义的追问,思想的碰撞,才会产生新思想,才会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与文字的对话中建立起自己的意义关联。使学生在与过去的精神对话的基础上,在现实精神的直接的自我认识中,开启自己的思维、思想的新维度。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由于提出介子假说被实验证实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兴趣,认为不仅有其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特征,而且蕴含着驾驭科学的智慧。老庄思想曾在他的物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激发创造力的源泉。他回忆五十年代从事基本粒子研究时,突然想起庄子所讲的倏和忽为混沌凿七窍的故事,由此联想到宇宙万物最基本的东西并无固定形式,它虽未分化,却具有能分化为一切基本粒子的可能性,这就是混沌之妙用。汤川秀树还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只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启发,提出了时空量子的空域概念。多么奇妙的思想启迪!这其实也很自然,科学与艺术原本是相通的,人文精神中也包涵着科学精神。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把人的发展、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科学家,他们都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今天的人文主义已包容已历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其含义是,“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教育对象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教师在引导阅读时,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个人体验,让学生用生活来解读文本,用自己的经验、情趣、眼光和生活理想道出自己的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精神,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话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知行和一,使人文精神融入学生的生活及生命,促使学生内外世界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
  语文应该是人文的、人本的,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是精神的家园。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欣赏祖国语文,热爱祖国语文,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之中。守住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化,就是守住了我们民族的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