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作者:余 荣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词汇,古今中外凡是以弘扬人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生意义、探导生命意味为特征的思想观念和文学作品都可以冠之以这一美称。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纵观高中语文课本从《诗经》、《楚辞》、《左传》、《史记》、唐诗宋词到中外小说、戏剧、散文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无不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这些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光芒的作品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
  哲学家康德认为“教育不仅使人变得聪明,而且要善良”。作为教师特别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果不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育人的根本,那么这种教育理念是不健全的,大而言之,也将带来整个民族的不健全。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必然方向。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在高考应试的“强行剂”下,我们如何摒弃单一枯燥的说教式灌输式等程式化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阅读兴趣 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仅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体现在学生个体内心的精神体验、想象以及再创造。教语文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人格独立,有高尚灵魂的人。为此,每接触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布置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当作业一样在完成,并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摘抄;同时在每周8节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专门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们走上讲台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阅读课,有一位女生向同学们推荐《简爱》一书时,她说:读《简爱》我不仅仅感动于那一场超越阶级,超越贫富的爱情,我更震撼于一个弱小、贫穷的姑娘会高昂着不屈的头颅发出人的独立宣言:“当我们赤裸裸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说到此处,她流泪了,班上响起了一阵掌声。我想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不仅感动了她,也让班上所有学生在以后面对艰难挫折时,必然会想起简爱的坚毅而勇敢地拼搏;当他们贫穷难以自立时,他们也必将会像简爱一样独立地坚守自己的尊严。
  通过这样的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课,让我明白了学生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受到的精神洗礼远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讲述要强。也让我更加坚信教师应像一个引路人,带领学生把目光投向经过历史长河筛选的经典书籍,通过阅读锻炼他们的品德和人文素养,去丰富生命的内涵,再完成生命的体验。
  
  二、优化课堂教育 渗透人文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受教育的阵地,课堂上语文教师更应该守住课堂,不仅仅要培植出拥有语文知识修养的人,更应该培植出马克思所称的“完整的人”“全民发展的人”。学习《楚辞》,我会绘声绘色的给学生讲述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的艰难多舛,同时也让学生结合楚地端午节的一些民风民俗,让学生首先从内心唤起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学《孔雀东南飞》,我会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古代民歌的语言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音韵和谐,铺陈排比,然后从刘兰芝、焦仲卿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中,感受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去控诉那个黑暗的社会。对刘焦的爱,对焦母的恨……正是在这样的人文氛围中,学生们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会在多媒体教室里展示清华园里迷人的风光,让学生们伴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视觉、听觉完美结合学生们对朱自清“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描写也如临其境,在这种审美的环境中,学生们能更好的领悟朱自清先生用字的传神,进而领会课文主旨和内在的精髓。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学生们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这种渗透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走向成熟!
  
  三、加强诗词教诵 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也体现在文化观上,即关注民族优秀文化,又要主动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古诗像其它文言文一样,只要搞清字词障碍,背背思想情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只将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能力等级上。这种观念和方法只着眼于狭窄的语言因素和纯知识因素,抽去了诗歌极具价值的人文精神的内涵,轻视了古诗词可以铸造学生的灵魂的作用,同时也抛弃了诗歌中洋溢着的可供滋养学生全民自由发展的伟岸理想、磅礴激情以及清纯甜美、纤柔婉约的情感经验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十分悠久的诗歌传统,两千多年来,诗歌的传统绵延不绝,我国历代的有志之士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过诗教的熏陶,面对人文精神的日益匮令、人文素质滑坡的现状,教师要充分认识诗歌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传统观念,把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放到沙漠里,让诗歌的教与学回归到人文精神的绿洲中来,让学生在诗歌中更充分地感受、欣赏、濡染到真善美等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我会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除李清照的《一剪梅》、红楼梦中《枉凝眉》、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等以音乐播放的形式感受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维《鸟鸣涧》、韦应物《滁州西涧》等名篇,我会让学生以画画形式来感知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考卷中6分的诗词默写以及8分的诗歌鉴赏,我又安排每周3个早自习背诵2—3首古诗词的任务。背诵内容多为名家的其它篇目如李白《行路难》、《玉阶怨》、《南陵别儿童入京》,王维《终南别业》、《汉江临泛》、《终南山》,杜甫“三吏三别”、李清照《武陵春》、《渔家傲》……等代表诗人们独特经历的感受的诗词,让诗歌教学由课堂延伸课外,由教室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中,使学生在兴趣和爱好里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滋润他们健康的心灵,培养他们向上向善向美的情感世界。
  
  四、创设学习情况 丰富人文阅历
  
  高中时代是一个容易接受影响的年龄段,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除了课堂,更多是在多样化的交往活动中领会得到的。引导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师应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去感受古代遗址或当地文化景观散发出的人文气息。人文素养是社会大课堂中熏陶出来的,各地的文化遗址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批、推敲。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宋词赏析、演讲、趣味语文等活动课丰富其人文阅历。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期以来注重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得以激发,他们在作文中大胆地张扬健康的个性,表现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像,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同时那涌动在字里行间的生命的活力,永不停息的探索力、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创造力、表现力也都让我吃惊。我看到了学生在经典名著中汲取的丰富营养,也看到了他们在文学的殿堂里构筑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在学生作文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培养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在尊重人性、张扬人性的时代潮流中,让我们以思想唤醒思想,以宽容培养宽容,用青春点燃生命的激情。
  
  余荣,教师,现居湖北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