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多元阅读的内容和意义

作者:邓志红




  所谓“多元阅读”,也即综合多种阅读形式和方法的系统阅读和整体阅读。主要包括:
  一、诵读法。诵读法主要用于古诗文的阅读和记忆。朗读有助于释词析句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实现对文章的理解。别特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语感的培养,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就会释词析句。只有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二、赏读法。这是在诵读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如果说诵读属于感性阅读,那么赏读则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利用一定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情趣,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多元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整体认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想象、思考来理解文本,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应该可以解决一些传统语文教学中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打破常规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精讲、分析,从而把一篇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而学生却云里雾里,收效甚微的状况。
  三、查读法。如果说,诵读和赏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查读法的采用则有助于解决课外阅读不能落到实处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资讯铺天盖地,网络资源更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便捷途径。有科学家研究指出:诉诸网络信息处理的“搜索”功能,正在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况。图书馆的目录查询系统正为更加便捷迅速的网络搜索引擎所取代。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认为,教会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阅读资源的方法,使其养成自觉“查读”的习惯十分重要。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查读”不仅是“搜索”和“浏览”,而是“查”、“读”结合。比如,我们会定期布置相关的查读任务,让学生做好查读作业,并备案交流。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查读”比赛,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和网络平台的习惯,同时也要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的引导,比如,要养成引用别人的成果应注明出处的习惯,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与此相应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多元阅读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文章的选取到课件的制作,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观点的提炼和形成,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更大的空间则是留给了学生自己。
  众所周知,阅读对于青少年文化知识的积累,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及幸福生活的营造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当前,“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文字的阅读面临空前的挑战。在今天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中学生更热衷于“浅阅读”,无序、无目的、无章法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视线更多的停留在漫画、武侠、青春校园文学……这些阅读可能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作为中学语文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工作应该在学生时代完成,否则悔之晚矣。
  “多元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位上,还要落实到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完善独立人格上。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从事阅读活动。文学阅读面比较狭窄,文学的特殊功能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阅读的功利性使得人们看不到文学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一种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引导。没有“量变“,何来“质变”?没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是不可能形成独立人格和创新才能的。
  “多元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地制定并完成自己的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拓展文学阅读面,优化知识结构,积累文学修养,提升语文的认知品位。为学生撑起阅读的天空,更好的享受属于自己的读书年华。
  邓志红,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