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文学写作中的曲藏之法

作者:吕振中




  “藏”即“曲藏”。它是一种曲折含蓄、旨隐意藏的言语暗示艺术。刘勰《文心雕龙》曰:“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又说:“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意思是不把语意和盘托出,而是将深刻的思想、浓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传神的形象寄寓在字里行间,留给读者去仔细揣摩。
  
  1.品味
  
  看过现代京剧《沙家浜》的还能记得“智斗”这场戏,“忠义就国军”参谋长刁德一千方百计要从阿庆嫂口中套出新四军的去向,机智的阿庆嫂左右逢源、滴水不漏地与他周旋。最后阿庆嫂以攻为守地向胡传魁说道:“照这么看,胡司令,我当初真不该救你,倒落下话把儿了!”刁德一并没有直接说新四军是叫阿庆嫂给藏起来了,那么,阿庆嫂怎么知道他是这样怀疑的呢?这正如阿庆嫂所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实际上,刁德一的一系列话语都是有所意藏的。请听:“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这话明显是旁敲侧击,具有“弦外有音,言外含意”。观看或阅读这样的作品,能让观众或读者产生积极的遐想,从而获取比作品表象本身多出许多的信息,得到审美的浸润与享受。
  鲁迅在《药》的结尾给夏瑜坟上加了一个红白花环,而又一再通过夏瑜母亲的口发出“这是怎么一回事”的疑问,强烈暗示了作者对革命先驱者的悼念和敬仰,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追求。这种以鲜明的图景吸引读者而又引而不发的写法,正是“曲藏”手法的特点。这花环不仅对最终完成夏瑜的形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而且预示着中华民族觉醒的趋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将来。从而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化,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正因为“曲藏”是把作者的深意隐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所以,它要求作者对读者有所了解,敢于信任,还要尽可能地把读者从被动接受的地位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以思考、咀嚼的余地。
  
  2.妙用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有接受“曲藏”的心理机制,学习生活中常见妙用“曲藏”的例子。水龙头旁写道:请拭去我的眼泪!则暗示你把龙头拧紧。阅览室的标语:你轻轻地来,带来了宁静;你悄悄地走,带去了知识。则暗示你到阅览室要保持安静。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精力不集中或向外张望时,教师可三言两语引“管宁、华歆同席读书”的典故(“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指东说西,向学生暗示事理,传递情感,创造愉快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一次,有几位学生趴在桌上打瞌睡,此时,笔者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说:“听说有一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一会,师傅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这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学生被笑声惊醒,羞愧不已。
  当学生在作业中流露出自卑、疑虑、轻生等消极心理的时候,教师可用“曲藏”之法,在学生作业批改中写几句名言,暗示学生可以自知、自控、自塑、自正,可以奋发图强,走向光辉的彼岸。笔者曾给一位生活消极甚至有轻生念头的同学抄录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格言:“痛苦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同时还给她一个字条:“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通信谈心。”两天后我收到了她的来信,信中尽述了自己近来的思想经历:“考试惨败,我怀着对白发双亲的内疚,想走向死神的大门……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如融融的春日,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我要好好学习,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带着感激和对生活的渴望,我将在心的沙漠上,掘出清澈的新泉,用满心的绿色去描绘人生的锦绣。”末尾这句话显然是受了罗曼·罗兰格言的启迪和暗示。
  “曲藏”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多样,如说古喻今、迂回设问、举一寓三、环境熏陶、音乐暗示、插科打诨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的感知,都能取得良好的暗示效果。
  吕振中,教师,现居安徽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