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要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李得轩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运用所学词语描述事物和表情达意,也就是思维与语言不能很好地相衔接。这是为什么呢?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索,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把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材料,并且缺乏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和深化思维,造成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并且往往能力落后于知识,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知识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和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把学习语文知识和发展言语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理性的思考,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反复的探求,找到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笔者感受到要注意让学生把理性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同时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积极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学生用词不当,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应该让学生把生活实践活动与自己的思维活动融和在一起,把自己的思维力争准确恰当地通过词语表达出来。具体做法上讲,你可以把学生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木、声音、动植物姿态的极其细微的特征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展示在他们面前,并且让这一切都通过词、通过色彩细腻的语言反映出来。还可以经常地把学生自己的活动变成他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对象,应当让学生讲故事、发表议论、汇报他亲手做过的事情、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事物。通过这些活动,尽量使学生把所学的词语投入实际的运用之中。也就是说,充分地使词语成为进行创作的手段。
  其次,为了让学生养成缜密的用词语表达自己思维的习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学校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影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素养,力求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培养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敏感性,就像对待音乐那样,重视词的准确、恰当、优美,成为词的“音乐家”。并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课来进行训练,如给他们一些词语,根据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用这些词来造句写作文,让他们用词语来表达微妙的感情,用词语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训练方法。
  实践证明,如果长期坚持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就会逐渐自觉地养成这样的运用语言的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会自然地把一切所见所闻和所感力求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对于已接触了的新的书面语言,他也会力求很自觉地与生活实际现象准确地统一起来。这样,教师就不用怕学生语言贫乏,或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述事物和表情达意。这样的语文学习不是很有效吗?不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了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吗?
  李得轩,教师,现居青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