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我看玛蒂尔德
作者:杲先旺
也有人认为,渴望过上好日子,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并不为过,玛蒂尔德的这种生活追求其实也不算过分高远。在捉弄人的命运面前,玛蒂尔德表现出向命运抗争的坚强、勇敢和果断。她凭诚实守信和勤劳坚忍为自己赢回了真正地美丽,最终使错位的自我实现复位。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笔者认为,《项链》的主题指向是多元的,也正因为如此,作品才有着超越时空的非凡穿透力。在玛蒂尔德的性格发展和悲剧形成过程中,作为她丈夫的路瓦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事实上,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有别而已。在这一点上,玛蒂尔德表现的也并不是十分另类。如果能把虚荣心化为进取心,直面现实,用辛勤的汗水去实现理想,生活就将变得充实而美好。人,必须不断地跟自身弱点做斗争。可惜的是,在修正自我、塑造爱人和把握家庭之舟的航向方面,路瓦栽几乎什么都没有做。
有人说,得请柬、买礼服、借项链、丢项链等等几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偶然的,改变玛蒂尔德命运的是一条项链,并由此认为细小的事情使玛蒂尔德的命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其实,“偶然的东西,是有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恩格斯),即使不丢项链,也可能会有其他更惨的事情等着她。在性格和悲剧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路瓦栽都应该可以也完全可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命运的主人。而事实上,路瓦栽做的只是推波助澜,助长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愈加疯长。
得到请柬前,玛蒂尔德“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路瓦栽本应该以爱情的雨露滋润她正确的人生观和现实的价值观,可他却百般迎合,千方百计“搞”来“一向很少发给职员”的请柬;得到请柬后,面对玛蒂尔德由于没有漂亮的衣服“懊恼地丢、恼怒地瞧、不耐烦地哭、迟疑地提出要求”,路瓦栽没有积极引导和委婉批评,而是忍痛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她买了衣服;买了衣服以后,因为没有珠宝,她“郁闷、不安、忧愁”,路瓦栽帮她出谋划策,并提供线索让她去借项链;等到迟疑而焦急地借来项链,她“跳、搂、亲、跑”,路瓦栽本应该给以“乐极生悲”的警告,遗憾的是,他却什么都没有做。最为可悲的是,舞会上,自己的妻子得意忘形、兴奋至极地和别的男人舞得快活的时候,路瓦栽竟然“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临走时,还特意“把那件从家里带来预备给她加穿的衣服披在她的肩膀上”;等到发现项链丢了——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和塑造机会,路瓦栽说的也只是“我去,把我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会不会找着”;当“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了”,路瓦栽竟显出如此的“男人”气概——他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首饰了。”然后便是到处借钱和每天都“抄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直到深夜”……
应该说,路瓦栽是深爱自己的妻子的。可是,爱一个人要接纳一个人的同时,更要影响一个人、雕刻一个人和改造一个人,人应该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塑造自己的爱人。婚姻是熔炉,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稚气与虚浮,从而变得成熟和厚实。婚姻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速成班,在婚姻的围城里,每个人都应该既是教员又是学员。而路瓦栽没有做到这点,他所做的,只是没原则、无底线的迎合、讨好、迁就与退让。也正因为如此,才使玛蒂尔德一步步陷入虚荣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在玛蒂尔德的悲剧中,路瓦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爱情,其实应该是一把雕刻刀。这,或许也是《项链》要告诉我们的。
杲先旺,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