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改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作者:潘云浩
改写,并非“抄袭”克隆,也非嚼人剩饭,它着眼于“改”字,强调的是创造性,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创作活动,是要用脑认真去思考,将别人的材料进行重组,重组时要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觉去研究,要跳出别人的圈囿,“改”出新意。因此,改写,有价值的改写,能使练习者获益匪浅。
作文的改写,因角度的不同,故方式也不同,但较有效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体的改写
将一种文体的作品改写成别一文体的作品即是文体改写。最易被掌握,近年学生喜欢的是诗词散文,戏剧小品文的改写。2004年湖北鄂州中考作文试题为“为别人喝彩”,一考生以“春花秋月何时了”为题,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改写为散文,小作者用一颗敏感的心捕捉亡国之君李煜那“苦苦的痛”,“无尽的悲凉”,语言细腻凄美,颇有感染力,因而获得了满分。
文体改写应注意如下事项。
(1)内容主题不变。无论是将一文改为何种文体(应有“改”的可能)都不能随便改变该文的内容情节,主题思想。李煜是亡国之君,“虞美人”是其作阶下囚时所作,故改写时你不能突发奇想,写他如何励精图治,慷慨激昂。
(2)要充分调动联想、想象,在大局既定的前提下,刻画细微处,使其生动感人。
“夜凉凉,静静,沉沉,只有春水在流,只有春风在拂”这是散文“春花秋月”的开头,小作者发挥想象,将情节设置在一个净清静的夜晚,并对这个夜晚进行了大胆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获得异样的感受,为人物的出场作了出色的铺垫。
2.结局的改写
如果你对某篇作品(一般较适于叙事情的作品)结局不够满意,或有不同的构想,那么将它重新更改,是为结局改写。
结局改写不同于继写,继写是将故事延展下去,而改写却将原有的结果更换,原作是悲剧性,我们将其写成大团圆美满收场,或含有多意向有令人回味的结果,反之亦然。这种改写要求内容、风格上要与原作一脉相承,衔接自然,内容上要生发自然,合乎情理。
3.人称的改写
人称的问题,其实属叙事角度的问题,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属限知角度,其好处是适于刻画人物真实细腻的内心世界;第三人称属全知角度,其长处是视野开阔,便于描述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好的作品往往是两种人称的巧妙配用,但我们为了掌握相应的叙述技能,不妨有意将作品的人称改变,以另一视角来表现同一作品,如将九年级语文教材中《范进中举》一文的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以范进的亲历见闻来表现作品,相信会有不少独特的体会和收益。
4.结构的改写
这里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部分的逻辑联系,包括段落、层次、过渡、顺序等。
结构改写,即是在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主旨的前提下,将各主要部分进行调换重组,以达到另一种阅读效果,改换叙述顺序是其法之一。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的,情节可依次概括为:(A)爱新装→(B)做新装→(C)看新装→(D)展新装。因是童话,这种顺序较适合儿童阅读,但略显平直。我们不妨将其情节作如下模式重组来写。
(一)(D)—(A)—(B)—(C)(倒叙)
(二)(A)—(C)—(B)—(D)(插叙)
以上不难看出,采用不同的叙述顺序都可完成作品的表达,而且,倒叙使情节更有波澜,插叙使结构更加紧凑。
5.语言的改写
不同作者在写作时,遣词造句上会有相对稳定的区别于别人的特征,是为语言风格。
一篇作品,质朴平实,我们可以对其语句进行润色或改变句式,或加修辞,使之灿烂生辉。或以幽默诙谐的语气来写,使之意趣横生,读而忘忧。这样在不变更作品大意的前提下,进行各种风格语言的出入训练,久而久之,驾驭语言的功夫自然日见其高。
当前,谈作文相关技法的书籍不胜枚举,但大多貌似合理,实则较难操作,而改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易写易练,也易见成效的提高作文技能的好途径,读者不妨提笔一试。
潘云浩,教师,现居贵州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