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现代口语的时髦
作者:马延军
一、实词活用
学过古代汉语的人都知道:弄懂古汉语的实词活用,是翻译和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就有几处实词活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是形容词意动用,整句可以翻译成“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是名词作状语,可以翻译为“当面”。(3)“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中的“闻”是使动用,可翻译为“使……闻”。翻开《大学语文》,类似的实词活用太多了,如《谏逐客疏》里“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是使动用,“业诸侯”可翻译为“使诸侯成就帝业”。《前赤壁赋》里“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皆名词意动用,整句可翻译为“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古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和形容词、动词用如名词和形容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的现象就更多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就这样复杂,古汉语的这些语法现象常常使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陷入迷惑阵。虽然如此,还不能把这些遗留下来的语法现象从古汉语中删除。
尽管古汉语的实词活用常常使学生头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实词活用竟成了现代口语的一大时髦。仿佛口语中有了实词活用,增加了语言的品位和活力。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文学作品,都在赶实词活用这个时髦。例如:“亮丽了环境”,这里的“亮丽”本来是形容词,但在这句话中却成了动词,是使动用,本句话可以解释为“使环境亮丽”。“龌龊了灵魂”中的“龌龊”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即“使灵魂龌龊”。“你们雷锋,我们白求恩”中的“雷锋”和“白求恩”都是名词动用。“贼好”“贼差”中的“贼”是名词用如副词,相当于“很”。“帅呆了”中的“呆”本来是形容词,相当于“傻”、“愚蠢”,是贬义词。但“帅呆了”中的“呆”却相当于“很”。“酷毕了”中的“酷”本来是副词,但在“酷毕了”中相当于形容词“潇洒”。“好大好大的一张脸”“好漂亮”中的“好”本来是形容词,但这里却有如副词,相当于“很”,来修饰“大”和“漂亮”
二、词义大转移
词义转移现象自古有之,现代口语中,有很多词又发生了新的转移。例如:“做了他”现在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语言,“做”是动词,“做活”、“做作业”、“做衣服”。但“做了他”中的“做”变成了“杀”, “做了他”相当于“杀了他”。“外出打工”中的“打”本来是“打架”的意思,但在“外出打工”中相当于“做”,词义发生了转移。“你们真是太中国了”中的“中国”本来是国家的名称,在这里却成了“不开放”“传统”的意思。如果有人洋人风格十足,又会说这个人“太美国了”“外国了”。
三、巧用外来语
外来语就是外国语言。现在,汉语中穿插外语,“洋”为中用,“中”“洋”结合的语言现象也很多。例如:“讴啦”就是英语“ok”的变异,即“好吧、好了”的意思,这是现在小青年在高兴的时候经常说的口语,而且还带有感情色彩。说某人智商低,就说“IQ”太低,“IQ”是英语“智商”的缩写。如果特别高兴,就高呼“乌拉”,“乌拉”,是俄语“万岁”的意思。如果要分别,有时说“白白”,有时说“撒油那拉”,“白白”是英语“goodbye”的变异,“撒油那拉”是日语的变异,都指“再见”。
四、巧用网络语
现在说话,写文章,网络用语很多。例如,办事不成,说“死机”;办事有开端,说“启动”“登录”;办事有了方法,说“找到了路径”。
总之,现代口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说明人们在追求生活时髦的同时,语言也努力赶着时髦。由此可见,将来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加丰富多彩。
马延军,女,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