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教学历程的理性思考
作者:吴宝珺
回首十几年的教学路,我在教学上不也是经历了这样的阶段么?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中学阶段,我最擅长的学科是数学、历史,最怕的是语文,而我在填报志愿时却偏偏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仿佛是冥冥之中那些美丽天真的想法:中国人应该说好中国话,中国人应该学好母语;做人做事就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因为语文在中学时代没有学好,所以自己比别人有更多的体验和苦辣,一旦从历练中通晓了学习语文之道,就一定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现在想来,我这种选择在幼稚中更显自信。说幼稚,是因为语文学习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么规则,相对别人而言,我付出了几倍的代价,让我费尽艰辛历尽磨难;说自信是因为我相信世上没有翻越不过的高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终有回报,只要自信,自己就是上帝。多少次,我因为一个字发音不准惹同学同事甚至我的学生的笑话;多少回,听教授谈文论经我如听天书;多少文,绞尽脑汁的构思三番五次的锤炼才赢得导师一句肯定的话语;多少路,我怀揣问题不分时间不分路程不分长幼地虚心请教。满以为我这个学生时代的佼佼者,这个气势正盛的牛犊走上工作岗位定能叱咤风云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让学生佩服让同事赏识。我认真备课,想按程序教学,却因学生的提问破坏课堂教学流程而烦闷不已;我全批全改作文,学生却是一笑而过,似乎一无所获;评讲试卷,我力求面面俱到举一反三,学生却笑老师看不着对象抓不到重点;处理学生我当机立断杀一儆百,却不理解学校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分钟内的硬性规定和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软性说明。从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才懂得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释放,你就必须吸纳。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开始确立可以效法的老师,第一位是魏书生老师,我非常欣赏他的班主任工作管理和语文教学方法。教学中,尊崇科学规范高效原则,强调在语文学习中的三个结合: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学习和运用相结合。为了引导学生写作文,我尝试进行了文学创作,我的短篇小说《挑剔》——1993年获全国短篇小说三等奖。学生看到老师的作品获奖和发表,不仅无比佩服自己的老师,写作热情也高涨起来,此后我辅导的学生也常有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
在教学中我常常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一节成功的课到底要达到什么要求,学习语文有没有捷径,一个中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1999年我写了一篇论文《语文教学四明确》,这篇论文获国家级二等奖,入选1999年《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获奖作品精选》,在文中我阐述了四个观点:首先,明确语文教材的功用——范本;第二,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第三,明确语文教学的归缩——作文;第四,明确语文教学的宗旨——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也努力用这样的条条框框来规范课堂,用这样的准则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最终学生心中只有这些符号,结果是方法一大堆,考试起来却不如意不理想;理论无比熟,应用起来却是生硬死板僵化滞后。有了问题认真面对,出了故障努力排除,学生的困惑、失利,学生的期待、追求,激发了我向上攀登探索的力量,其后我又写了些文章,如《语文学习中的记忆法探微》,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活了学生,灵了教师》发表在中学语文自学辅导教材教学实验《优秀论文集》上。《语文教学中的变通法》发表在2002年第6期《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语坛新青年”栏目,并刊发了我的照片。2000年11月,我主讲作文课《生动叙事的方法》,在黄石五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第一名;2001年11月,在黄石地区(含大冶、阳新)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我主讲的《五柳先生传》,荣获市一等奖;2003年主讲作文课《作文大家评》,在黄石五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再获一等奖。取得的一些成绩只是表象,在教育教学中我有了更多的苦恼和困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兼收并容,博采众长。在繁重的语文教学中,我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概论等理念著作;还积极向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借鉴学习——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洪镇涛老师、宁鸿彬老师、孙维刚老师、李镇西老师等,潜心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研究他们的教学教法和思维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口语能力、扩展知识视野、提高理论修养,我每天坚持收看中央10台的“午间书简”和“百家讲坛”,并做详细笔记。“学如春耕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十年磨一剑”啊!我欣喜地发现,我的普通话水平、演讲能力、思维层次都有了质的飞跃。
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教学在勤,发挥我长。不拘一格,收效绵长。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世界。我努力追求教学艺术的第三重境界,或许我永远也达不到,但我总会静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应拘泥于前人,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某某大家或模仿某位大师,而要用真心演绎语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那这条路就是美的极致。
如2007年高考作文备考指导,我为学生归纳作文要“四有”。
一是有亮点。一篇成功的作文就如同女人身上的装饰,有亮点就能吸引人。亮点是什么?精美的比喻、生动的描写、整齐的排比、含蓄的象征、深邃的哲理。文中至少有那么一二点超越于阅卷老师之上,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是有标志(我把“标志”比喻为“点题”)。高考作文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话题作文,二是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三是材料作文。其实质是一类:不管是哪类作文最终要确定一个话题。为了作文不离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点题。可以运用排比段,在每段句首点题;可以紧扣话题,在作文开头、中间、结尾有意识地点题,这亦是符合常理,既然是话题作文,又怎么能离开话题呢?因此这是一种技巧,亦是一种必然。“点题”还要特别注意切入点,我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下列几种构思艺术:大题小做、小题大做、此题彼做、旧题新做等。
三是有变化。一是文章的选材,二是文章的结构。2007年的语文科考纲对作文的要求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去年无‘论据充实’)”。材料的丰富、论据的变化不仅应体现在古今中外、人物的不同身份上,而且应表现于材料的组织上,注意多方位多角度提取,避免同一类型同一方式材料的简单叠加。又如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四步:引—议—联—结。“引”就是引用俗语、民谣、诗句、名言等,亦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话语,但力戒照搬原文。“联”可视为文章的主体,其结构方式有“对比式”、“并列式”、“递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辩证式”等。“结”就是文章的结尾,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首尾呼应,自然收尾。其二,总结全文,再现中心。其三,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其四,一分为二,解决问题。议论文结尾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深化主题,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严谨,表达有力,什么样的方式都可运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如做人,勿做作,勿呻吟,勿抄袭,那么要求考生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写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才是高考作文真正的取胜之道。
四是有美感。美感体现在标题、语言、结构、卷面等几个方面,而重点在于作文的整体感上。如一篇文章不要总是三段,开头不要太长,不要写得过多或缺少字数,这些都是写作的大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个平凡普通无私奉献的教师——自甘清贫,无怨无悔,满足于自己的执着人生;科学民主,以生为本,构建四十五分钟的和谐课堂。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信条。山重水复之时,必然是又一村的喜悦。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从传统中积淀,在求索中提高,从实践中磨砺,在挫折中奋起,与生为友,与时俱进,注重吸纳,加强协作,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在从容和淡泊之中,我们终能参透语文教学的玄机,我们的教学之树将愈加繁茂。
吴宝珺,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