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4347”语文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作者:仝根章




  所谓“4347”,就是教学目的“4个一”,教学方法“3连环”,教学思想“4体现”,教学课型“7课式”。
  
  一、教学目的“4个一”
  
  1、记住一条格言;2、交给一把钥匙;3、解决一个问题;4、训练一种能力。
  现分述如下:
  (一)记住一条格言
  即每天上课前教学生学习并记住一条与学习内容(或与学习方法,学生思想实际)相关的格言警句(包括名人名言)。它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德育)的好方法(也可把格言警句当作是最简便的补充教材)。
  (1)格言警句堪称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有语言规范优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它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实用性。而且大多数格言警句易懂、好记,很受学生欢迎。
  (2)教学生于每天上课前学习并记住—条格言警句有以下好处:
  对学生而言,有助于他们积累文化知识,积累语言材料,丰富知识储备,形成良好语感;可促使他们多读书,积累更多的格言警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他们了解生活,感悟人生,提高人文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独立的人格个性;积累到一定时候,还可以指导他们自己创作格言警句,培养其创新精神,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甘甜。
  对教师来说,可督促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使它们在学习和“充电”中不断修炼,不断完善。
  (3)操作程序:
  教师帮学生积累;学生自己积累;指导学生创作;分类整理;编辑成册。
  (二)教给学生一把钥匙
  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比如教读诗歌可教学生用“情感体验法”,即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诗歌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感环境”,然后用“入境、会意、生情”的方法进行阅读和欣赏。也可用“读”,读出声音;“听”,听到音韵;“想”,想出意境;“看”,看到画面;“体”,体会感情;“悟’,悟出道理(方法或规律)的“六字读书法”进行阅读和欣赏。
  (三)解决一个问题
  上一节课,学一课书,写一篇作文,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绝不可面面俱到,贪心不足,只要能集中精力,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积少成多,就是了不起的收获。
  解决什么问题?它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思考,精心设计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中心问题,主要问题,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比如教读《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集中精力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四个“定然”一个“定”在构思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
  (四)训练一种能力
  训练能力的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读《天上的街市》,让学生用“情感体验法”,“六字”读书法反复诵读以品味四个“定然”一个“定”在构思与情感表达上的作用的过程(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阅读和欣赏诗歌能力的过程。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能力即可得到相应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3连环”
  
  1、激趣: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2、引情:联系生活,引发感情;
  3、启悟:启发感悟,寻求规律。
  这三种方法,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可能投入精力,投入感情。如此,也就不可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引发感情的共鸣。体会不到作者情感,就不可能体会到文章的妙处并进而悟出道理,寻出规律。
  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呢?这要看具体情况。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时间、环境和教学进程,灵活运用。
  
  三、教学思想“4体现”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语文教育界著名的“南钱北魏”之一的特级教师钱梦龙一贯的教学思想,他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让学生活动。因为学生是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做为老师,就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相信学生是能够自己学习的。”而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是主导。他的职责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组织、指导、启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以讲代学,更不是一统天下,独霸课堂。学生呢?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所以本课题主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组织、指导者”不是“主人”,“主导”也不是“主体”,二者的位置是不能错摆的。
  2、快乐教学,使学主乐学、会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会学、学会、学好语文。为达此目的,教师应实施快乐教学,使学生乐学。正像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的那样:“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里就能全神贯注,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在课外无限的广阔天地里就能广为涉猎,赏析咀嚼,推敲积累。”如此,还怕学生不会学语文吗?所以于漪强调:“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这也正是本课题提倡快乐教学的根本原因。
  3、联系生活教语文。
  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实与活的统一。语文教学联系生活是‘活’的根本所在”,“是牵涉教改全局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语文教学一经与生活相联系,必将面目一新。”这是已被许多语文老师无数次的教育教学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所以本课题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要善于引进生活的活水,真正把语文教“实”教“活”。
  4、大语文教学观。
  叶老指出:“教材无非是教学的例子。”生活处处有语文,“凡是有语言文字的地方都有语文学习”。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上(但这绝不是说可以脱离教材,不要教材),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语文教学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还可以把语文教学同各科学习结合起来。魏书生就经常把数、理、化和史、地、政等科知识,拿到语文课上学习,深受学生欢迎。
  
  四、教学课型“7课式”
  
  (1)预习定向式;(2)教读示范式;(3)仿读自学式;(4)研究讨论式;(5)课外活动式;(6)写作实践式;(7)自测总结式。
  一节语文课,既可以运用一种课式,也可以以一种课式为主,辅之以其它课式,还可以多种课式综合运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进程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课题特点
  本课题具有包容性,系统性,灵活性,实用性,速效性,开放性等特点。
  两点说明
  1、本课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刘国正、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著名语文教育家改革家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是受于漪老师来信的鼓励指导和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刘人云先生《“343”语文课堂创新设计实验理论纲要》的启示,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
  2、本课题曾分别在三个不同类型中学初中三个年级进行实验,均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它面向全体学生,实用于任何一类学校和任何一类班级的任何一类学生;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本课题能在短期内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半学期出成效,一学期见效果。
  仝根章,西安外国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