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让学生尽情享受课堂教学

作者:谢继合




  尽管现在新课改在某些地方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学方法,眼睛还是盯住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春天既然来了,就不愁万紫千红。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尽情享受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且无法回避的课题。
  第一,营造生态课堂,勿以考试唬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生态课堂十分重要。即关注每个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克服只顾优等生的倾向,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生态课堂另一层含义是,在教师摒弃5分钟热度的同时,必须能够持之以恒地胸中有全体学生,而非有人听课时一个样,无人听课时又是另一个样。特别是不以考试吓唬学生,对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动辄就以考试成绩来震慑他们,而应当量体裁衣,让他们同样获得进步与成功的享受。那种暴风骤雨式的甚至是飓风地震式的吓唬,只能破坏课堂生态,而只能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不可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事与愿违的事,我们应尽力避免。
  第二,解放学生大脑,放飞学生心灵。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所在。有了生态课堂,还必须解放学生大脑,放飞学生心灵,杜绝一个问题难倒学生,一种答案卡死学生的现象,鼓励学生“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要如此,必须注意:一要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从心里走进文本解读之中。任何一篇文章,不同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就有不同的理解,少不更事的中学生也许理解得肤浅,但不应我之解读替代他之解读,亦即不能越俎代庖。二要不设框子,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水平,说出自己的看法。一般说来,言之成理即可。此为一。二是鼓励学生养成探究的科学精神,不迷信已有结论。哪怕是伟人名人的观点,也可以鼓励学生用今天的眼光提出质疑。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这一看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是真,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是假?三要多指路子,促动学生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多探索。因语文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应给他们金手指,而不能给现陈饭甚至对答案。指出方向,至于是坐车,乘船,还是徒步,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只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可以。
  第三,引领学生畅游语文学习的碧绿海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片绿色世界,应该都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古今中外的各篇课文都流淌着绿色汁液,如《静女》一诗,距今虽已两千多年,但美丽、娴静、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问题在于,“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首先要组织和引导,而不能放手不管,任学生过分自由。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如同教练,即便你水平再高,也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刘翔之所以创造奇迹,不是教练王海平具有夺冠的实力,而是引领和指导得当,也就是说弟子刘翔很好地贯彻了他的意图。同理,教师教学语文,也应该是精神上的引路人,方法上的指导者。一位语文教师说得好:“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他们学得语文知识时的分享者。”要“畅游”,就必须掌握一些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不能盲人骑瞎马。只有这样,才有望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语文课堂的绿色海洋。
  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对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一种矫正,是对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的有力冲击,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科学措施。
  谢继合,教师,现居江苏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