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有魅力

作者:李素艳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被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每篇课文都如粒粒珍珠,展示着各个领域的美。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而电教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呢?
  
  一、内涵的挖掘中崇尚美。苏霍姆林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看到和感受到美。”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去发现美,感受美。电教媒体可以再现情境,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增加感知强度。学生借助电教媒体,突破文字的障碍很快地进入课文情景,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审美感官的活跃性。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利用图片展现阳光明媚,春风荡漾、草长莺飞、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使朱自清笔下的“春”显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飞到了那美妙的春色之中。
  
  二、比较中鉴赏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方能有鉴别。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映衬,方能使学生很好的鉴赏美。“多情自古伤离别”,“赠别”是文人墨客常吟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留下了一首首千古流传的赠别美文。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安慰与鼓舞朋友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高适《别董大》里却不无牵挂与关切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为送别有的豪迈洒脱,有的缠绵哀婉。在朗读鉴赏时,辅之优美抒情的配音课文朗读,同时配以动画,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兴奋,享受审美愉悦,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的意境,于比较中鉴赏美。
  
  三、读写训练中创造美。电教手段可以再现生活的美,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回忆,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创造美。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配以相应的音乐和画面,能让学生在得到审美情趣的再体验的同时,下笔成章,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一条捷径。例如:在小说《荷花》的教学中,交换放映“荷花”和“小偷”的图片,一个娇小、瘦弱,却美丽高洁,犹如一朵光彩熠熠的荷花;一个高大,彪悍,却灵魂鄙锁,低俗。学生在观察图像的美与丑的同时,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美,写成片段,将自己心灵的感应与现实的美融为一体,有的描写,有的议论,有的抒情,话虽不多,却很精彩,在读写训练中,创造了美,也净化了心灵。
  
  四、课外活动中感知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欣赏的、追求的。为了使学生真实地感知美、欣赏美,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与语文课相辅相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的美感认识更确定,从而化作指导行动的具体信念。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扩大信息量,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印象。例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搜集寻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有关三峡的自然风光、神话传说、人文现象等背景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去联系、去追思、去想象、去思考,另外,在欣赏课文美的同时,配合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风光绚丽的大自然,在饱览大好河山秀美景色之时,感知生活的美,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总之,“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是实施语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赋予语文教学的活力,为语文教学插上了审美的翅膀,在更为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李素艳,教师,现居河北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