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语文阅读教学的两面性
作者:薛锦东
一、阅读、教学可以成为两张皮。
记得几年前,我国的一位有名的教育学家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教完一课书,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算完成任务了,结果是辛辛苦苦教了一学期又一学期,教了一年又一年,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最多,每到考试,就阅读成绩而言,得分率又是最低的。这里就必须重新认识阅读教学这个理论。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看书看报,其目的是获取信息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成年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已掌握了独立阅读方法,而这种能力,是我们初中阶段还未掌握而又必须具备的。在每周可以安排1到2节课让学生课堂上自由地纯阅读,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文章中的信息,而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能自觉主动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法,能欣赏文章精美段落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等。
二、真正的阅读,学生是主角。
我认为,一篇文章的教学成功与否,首先看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这与音乐教师唱歌一样,学生能充分理解歌词内容,认识了歌曲的节奏,但却一句也不能唱出来,你说他学会了唱歌吗?我们语文教学也一样,很多老师讲得多,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课教完了,学生拿起课文来读还结结巴巴,这能说成功了吗?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用“三、二、二、三”的时间比例进行教学。即一般阅读课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占30%时间),第二是对本课文要求完成的字、词、句基本过关(占20%时间);第三完成重点讲解与训练任务(占20%时间);第四是让学生欣赏课文内容和写法及拓展延伸(占30%时间)。
把熟读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上要做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例如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而且主要是学生自读,不只是个别读或齐读,读书方式要多变化,要有充足的时间,有关段落要能使学生熟读成诵。熟读还要精思,动口还要动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我们注意到精思,还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教师注意到读书的要求、步骤、组织检查,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花较小的精力达到熟读课文。
三、阅读的本质,让学生尽情表达。
培养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中必须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地让学生口头解词、释词、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采用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地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思考、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在一个开放自由的阅读课堂中学生老师间、学生学生间,关系是融洽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表达的效果是明显的。
四、阅读与写作要同步。
在学习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摘录一些优美的词句,设计一定的结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写一段话,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词的理解和运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此外,在分析课文时,精心选择一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让学生学会仿写。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应该适时地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写一段中心明确的话;又如学习《丰碑》时,文中写道:“将军挥动的手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一分钟。”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读,去感受,去想象。把人物在这一分钟里面的内心活动写出来。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写的训练,通过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学会了一些写法。教作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方法用于写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作文中的点滴进步,要注意及时表扬,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功感,对写作兴趣更大了。
薛锦东,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