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作文指导的艺术

作者:刘淑娟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由于适应考试和升学的需要,导致作文如八哥学语,教什么写什么,人云亦云,学生的作文结构一致、内容相似、思想一律,甚至连语言也没有多大差别。学生害怕、厌倦写作,把作文当成承重的负担,望文生畏,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写作文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这样挤出来的作文也就是令老师头痛的无病呻吟,交差之作。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怕写,老师烦改。那么怎样走出这样的怪圈呢?
  1、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以写为乐。
  要教会学生写作,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微之处。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无话可写,无事可写。主要是他们没有细致地观察,他们没有在意自己的生活,更没有留意周围的亲人,同学的生活,这样记忆深处往往是一些空白,写作就成了一顿无米之炊了。而如果他们能够留意一下自己的生活,留意一下亲人,同学的生活,写作的材料也就有了。并且让他们写自己,亲人,同学,他们往往乐在其中,兴趣也就有了。生活是写作的动力,兴趣产生的土壤,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写作的需要,才会有写作的冲动,就会把不同的体验,自己的苦恼与欢乐表达出来,让作文成为心灵的载体。
  2、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记得前不久我布置了一道题为《温暖》的作文题,令人惊奇的是写的好的并不是那些文采比较好的、语言功底比较强的同学,反而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一些普通的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在成绩下降的过程中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语言非常朴实,但却令人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感情可谓无所不在,亲情、友情、师生情时刻洋溢在他们的周围,而在他们的作文中却很难发现这样真挚感人的感情,不是简单粗糙的抒情口号,就是成批翻版的抒情事例,毫无真情可言。在学生心中不是没有情,只是他们不知怎样表达,只要老师从旁指导,寻找契机去触动他们的情感神经,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真情表达出来,那么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就不难了。
  3、创造人性化课堂,多鼓励,少批评。
  现在学生怕写作文,凡是他们写出的作文,肯定是他们搜肠刮肚,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他们很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意见,如果教师能够带着鼓励的心态,细致地找出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不仅能让学生充满信心,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写作热情。对于作文的不足和缺点也应该指出,但尽量用委婉亲切、和蔼可善的语气指出,如:“如果改成……就更好了”,“请再琢磨琢磨”等。
  在班级评价作文时,除了讲解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外,更加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宜“多褒少贬”,尤其是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尽量找出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加他的兴趣,增强他的信心。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是学生思想、观念的表达,也是学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途径。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让学生走向社会,展现生活,让学生轻轻松松写作,写出一片真实可信的天地。
  刘淑娟,教师,现居河北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