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用科学的方法教文言文

作者:刘小兵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在新课标没有颁发之前,我一直用串讲分析法来教学,但这种方法收效甚微,且存在两个弊病。第一:这种传统的教法使学生成为被动地听和记的机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第二:教师详细的串讲和繁琐分析占去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不得不把背诵的任务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余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既完不成背诵的任务,也不能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在新课标的召唤下,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做了以下改变:一、课堂教学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二、把立足从教师的逐字讲解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这两个转变的重点就是加强诵读教学及其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一、由教师串讲词句转变为学生自读。
  
  初中教材的文言文选文,多数短小精悍,注解详细,浅显易懂。学生自读课文过程中,只要认真阅读注解,查阅古汉语字典,便能疏通读懂课文。因此,在课文词句的疏通上,并不串讲,而要求学生自读。学生在自读课文中碰到难词难句,不能理解之处,先在小组讨论解决,如仍不能解决,则在全班置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尽量让其他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一般来说,学生提出的疑难有百分之五左右的问题,需老师解答。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觉诵读古文的习惯,逐步提高了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当然,对每篇古文的“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我会作为重点在课堂上提出,要求学生当堂解答并予以积累。
  
  二、在理解文意上由老师的繁琐分析转变为学生诵读领悟。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除教师对词句的串讲外,还有对课文内容的详细分析,老师虽然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不但没有多少印象,而且觉得枯燥无味。如果学生熟读了课文,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文意,即使内容比较含蓄的课文,也能经老师的“点拔”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更好地指导学生诵读,达到理解性记忆,加快记忆速度。当快要熟读成诵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吟咏中参悟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只要从学生诵读的表情中便可得知。
  文言文教学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不得不加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朗读乃至背诵。诵读教学的一个关健,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指导学生诵读应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如果读错了字音和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果读不出语气和语势,就不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地训练,及时地给予纠错。
  2、粗知文章层次及大意,掌握文章思路。如果学生对所诵读文段的内容一无所知,只是摇头晃脑地念着,这是死记硬背。这样背诵速度慢,又容易忘记。我们指导学生诵读,应是在粗知文段层次内容,掌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诵读,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为了加快记忆的速度,记忆是为了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3、利用重点语句。就是在粗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首先记准若干关键语,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层次的起止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学生找出这些重点的语句再去诵读,背诵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4、诵读方式的灵活应用。我们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不能只要求学生单一的齐读或自读,而应灵活应用多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读诵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句的印象,加快学生背诵课文,自己做到先背,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加大了对诵读课文的投入,提高了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最终把背诵课文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刘小兵,教师,现居江西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