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小说的特质及其美育方法

作者:李佑红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选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小说,它们不仅负载着大量的基础知识教学的使命,更重要的还有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功能。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说这种体裁所具有的艺术美特征,充分发挥其特殊的美育功能。具体讲,小说的艺术美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物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因素构成的形象美,以环境描写展现的意境美,以情节安排体现的结构美,以语言表达显示的语言美。教学中应根据作品蕴含的审美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小说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形象美的多样性
  
  人物形象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作者的审美判断和情感因素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中学语文所选的小说课文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掘出形象本身具有的美感因素,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分析人物形象的美感因素,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1.注意人物形象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照能力。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常常要对人物的外表进行描绘,直接给人以美的印象。如《百合花》中的新媳妇,《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等都是融外表美与心灵美为一体的美的形象。
  当然,中学语文课文中小说人物形象的画廊是丰富多样的,在有些人物身上,外表与心灵不是那么完美地结合成一体。对这些形象,我们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表深入到人物的心灵,剖析其心灵的多样性,欣赏其美的因素,摈弃其丑的因素。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丑的一面。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批判其心灵深处的丑的因素,才能把握人物的整体形象,得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2.审美与审丑的结合,引导学生鉴赏美。中学语文小说课文中,有一些典型的反面人物形象。如《守财奴》中的老葛朗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等,尽管他们的形象是丑恶的,思想是反动的,但在艺术美中,也可转化为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因为这类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其实质是他们所维护的旧制度本身所赋予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当旧制度本身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葛朗台、别里科夫这类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对旧制度的维护,他们的悲剧性结局体现了旧制度的必然灭亡,因而能给人们提供认识价值和审美判断。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审美与审丑结合,就能使学生从多种形象的分析中丰富自己的审美对象,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与美学内涵,引导学生领悟形象的意蕴美。在中学语文小说课文中,有一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物形象,如《药》中的华老栓,《祝福》中的祥林嫂等。这些下层劳动人民,从美学内涵上讲,他们连求生存的起码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生存要求与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他们的被剥削制度所吞噬的悲剧命运虽不能引起惊赞和振奋,却也能使人深思,引人探求生活的真理,进行伦理的追求,从而给人以深层的悲悯、同情和激愤的强烈感受”。因而,具有深层的美学内涵。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将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与美学内涵结合起来进行观照,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领会作品深层的美学意义。
  
  二、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发掘意境美的深刻性
  
  小说中的意境,主要是指通过对人物生活的环境的生动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特定环境中渲染的情绪和氛围。在这种意境里,活现着生动具体的形象,雕绘着鲜明清晰的景物,渗透着强烈的浓郁的韵味,渲染着隽永深刻的思想感情。这种浓烈的艺术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环境描写,发掘意境美的深刻性。
  在小说环境描写的意境营造中,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小说中常常有一些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主人公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与环境相契合,给人以情景交融的美感。如《荷花淀》中在人物出场时的一段环境描写,恰切的烘托出水生嫂优美、纯洁的心灵,温柔多情的性格,渗透了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渗透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景相生的优美意境,给人以美的感染与熏陶。
  2.交代背景,揭示主题。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形成是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余地,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就失去了社会根源。因此,环境描写可帮助读者了解人物活动的背景,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人物生活的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就能透过环境见人物,把握其深刻的意蕴美。例如《药》中所描绘的刑场,通过“衣服前后的大圆圈‘兵’,簇成一个半圆”的看客,“浑身黑色”的刽子手,丁字街破匾上的“古口亭口”,鲜明的点出时代特征,这种环境描写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有一种悲壮的意蕴美。
  3.以景传情,表达爱憎。当作家对作品中的人物显示一种爱或憎的感情时,可以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写传达出来,让读者也受到感染。如《祝福》中写“我”在四叔书房里时,透过“我”的眼光,作家有意将书房摆设的残缺突出的描写出来,意在告诉读者,这个以讲理学自诩的鲁四老爷,其实是个不学无术的假理学家,显示出作家对这个假理学家的虚伪浅薄无知的憎恶之情。
  
  三、了解小说语言表达的特点,品味语言美的丰富性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语言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郭沫若在谈到小说的语言时说:“它的成分是叙述和对话。叙述文是作家自己的语言,对话便应该尽量的采用客观的口语。”郭老是从创作的角度谈的,也说明了叙述语言和对话是小说语言的主要部分。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品味,探求语言表达传递的审美信息。
  叙述语言。“叙事性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而叙述是叙事的主要表达手段。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叙述。当代作家古华在谈创作体会时说:“我觉得叙述是小说创作——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写作的主要手段,叙述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和文字功力。”在小说课文中,大都是叙事性很强的作品,因此,分析叙述语言就成为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的先导,是读者感知作品艺术美的首要环节。
  叙述的主要作用是把人物和事件交代清楚,其语言一般要求清新、流畅。“经济、恰如其分,不可更易就是美;朴素就是美。”一般讲,叙述语言没有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应恰当的引导学生探讨叙述语言的美学内涵。
  人物的对话。对话是小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如作家刘心武所说:“对话的真谛,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因此,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就要细致的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神态,准确理解通过对话所传达出的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小说课文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刽子手康大叔的蛮横霸道,守财奴葛朗台的狡诈贪婪,一个个鲜明的性格,无不从他们的言语中活现出来。
  小说中的美育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谈到的三个方面外,还有情节安排的曲折,心理刻画细腻等,都能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不断拓宽美育范围,让美育融合、渗透到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德育智育之中,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努力。
  李佑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