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猜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赵 永




  对于猜读法,在语文教育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赞同,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则断言它将把语文教学引入“猜谜”歧途,以为切不可取。笔者以为,“猜读法”作为一种阅读的教学方法,同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样,决不是万能的。但是,正如叶希波夫、达尼洛夫编著的《教学论》中所述:“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殊的性质,有它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因此,只要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服从一定的教学目的,扬长避短,运用得宜,“猜读法”也完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时间、环境及其他物质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时时查检各种工具书。而且凡是遇到作品中无关宏旨的难点时,我们也往往不必动辄翻阅字典、参考书而不时地打断阅读的连贯性与思维的连续性。为了快速地识文断字、明句析篇,广泛而大量地吸收、储存并发展实用的语言信息,我们不能不在泛读博览时区分主次轻重、抉择精华。又何况,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日新月异,大量涌现的新词、术语,不可能都在工具书中被及时吸收与正确阐解。因此,还得依据上下文或词的结构进行这样或那样的猜读。
  我们平常用汉语读书、看报,就不是全靠字典之类,然而,照样看懂意思,也照样学了不少新词。那么靠什么?也无非是依据上下文的线索与词的结构。比如:《中国羽毛球队铩羽而归》,这是一篇通讯的标题,我们可以依据我们学过的知识以及字形结构知道“铩”字是形声字,“杀”大概是声旁,“钅”是形旁,根据形旁与字的意义有关系,推知这个字的意义与金属有关,可能是一种兵器,由此推知“铩羽”的意思是“伤了翅膀”,那么“铩羽而归”即为“输掉了比赛而回来了”。接着,我们再阅读通讯内容,以验证我们猜读的效果。同时,猜读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可以在看到内容大半时,故意停一下,想象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如果让你结尾,你将如何进行。想好以后,简单地写在纸上,然后继续阅读,读完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构思与原文的差别,以更好地悟出作者的构思精妙。长此以往,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猜读法”来进行教学呢?下面就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为例来具体分析。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具有一定的猜读能力,才能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梳理、归类,整理在册。例如,我们可以在一篇或几篇古文学完之后,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录入练习册。闲暇时,经常拿来翻翻,以加强记忆,来增加知识的厚度。
  其次,要善于调动学生积累的知识,联系旧知识为新课教学服务。知识只积累,不运用,则难以巩固、提高。例如,教学庄子的《逍遥游》第一段时,就可以做些提示,鼓励学生对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进行猜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亦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提示:1.根据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冥”作“薄暮冥冥”的“昏暗”解,可以吗?如不能,可否运用古汉语知识解作别义?2.“怒”一定是指“愤怒”吗?想一想,在“鲜花怒放”中,“怒”作何解?3.“垂天之云”的“垂”,与“垂死挣扎”、“永垂不朽”、“垂头丧气”三个词语中的“垂”,哪一个意义最接近?4.“海运”作现代汉语的“海上运输”,解释得通吗?
  实践证明,这种猜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机制,发展其敏思睿智。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若无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数学如此,语文亦然。
  当然,猜读取得结果后,要及时提醒学生翻检工具书,进行对照、印证,从而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改进,逐步提高。“猜读法”和其他阅读方法一样,都需要有志之士去努力实践,认真总结,用来丰富和健全我们的阅读教学体系。
  
  赵永,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