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让个性化朗读妙口生花

作者:殷 虎




  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之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组合形式,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汉语讲究节奏与对称及声韵调的组配,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人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洁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朗读之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也一般比较有感染力;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朗读技巧讲究节奏、停顿,吐字、发音,语流、语态,对于养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朗读教学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个性化朗读教学呢?
  
  一、朗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的讲,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语音条件、理解能力、朗读水平、语文基础等各不相同,当然朗读效果千差万别。我们老师当然内心也有自己的一个“最佳标准”,在对待学生各不相同的朗读时,千万不能强硬地就要带到你所认为的“最佳效果”上来。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不要马上打断、纠正,并能耐心地听取他们这样朗读的原因,让大家评议,而不是独断,让学生在同学们帮助下改进方法、提高认识,让他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最出色的一面,高低起合,传情达意……让他们想读、敢读、爱读。所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参差不齐的朗读水平,是个性化朗读教学的前提。
  2、个性化朗读和所有朗读一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老师来说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由浅入深,避免高屋建瓴、急于求成,使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对于学生来说,朗读要求也是呈梯队纵深化发展的:从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情达意,体现个性。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白口齿清→声音响亮→停顿适度→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受,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3、从朗读时间上考虑,个性化朗读不同于齐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读和练习的时间,否则会造成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敷衍了事,为了顾及时间而不顾及准确和感情。尤其当学生刚接触陌生的文本,学生朗读的准确无误都无法谈及,怎能要求他们读出真情实感、独特感受呢?因此,教师要监控好朗读时间,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做好准备;同时还要留出读后评议的时间,强化个性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4、一是要根据文本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个性化朗读。“情感教育带有较强的随意性。”不必对任何课文都作感情朗读训练和指导,要注意课文语言内容的感情色彩。“贬义”的语言材料不宜个性化朗读,“中性”的语言材料不必个性化朗读,“褒义”的语言材料必须要个性化朗读。因为语文教学的导向是让学生体会美好的感情,激发美好的生活情趣,熏陶健康的道德情操。二是要依据文本形式,确定个性化朗读的训练点。诸如诗歌之类的题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包括重音、语调、停顿、缓急等等;又如散文、小说之类的题材,语言既清新优美又含蓄隽永,宜进行美读训练(有感情的读),深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真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三是依据教材特点,学生自由确定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也包括相应的自然段),教师则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品析与体会。
  
  二、个性化朗读教学的多种形式
  
  1、以演促读。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看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言、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启发学生:“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你亲身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的读才有价值。”以此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如《社戏》一文,当学生读到“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小说里的人物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流露出对小伙伴的敬佩:“阿发是多么可爱、淳朴的小朋友啊!”久而久之,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就能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学生朗读水平必然会得到显著提高。
  2、以赛促读。
  为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调整学生积极性,保证朗读效果,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尽情展示、相互挑战。朗读比赛可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赛技巧。朗读除了要读准音、韵、调,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语调平稳;除了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语调、语气等语音运用技巧,还要讲究声情并茂,是否能体现艺术表现力。二是赛感悟。朗读是依托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的二次创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实践经验,表达强烈主观的情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通过参与竞赛、同学评价,教师鉴定,达到提升自身朗读水平的目的。
  3、以写促读。
  一切文字可以作为朗读对象,长到一篇长篇小说,短到一个字、一个词。如果它所承担的任务只是传递信息,朗读者所要做的只是“照本宣科”,把“沉默”的字、词、句、章转换成有声语言,那样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撰写读后感,补充文章内容等形式,最好的方式是写成感染力强的诗歌。然后组织学生当堂朗读交流,这样更有益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情感更到位,读写双促进,由于诗歌内容涵盖量大,个性化朗读也更能得到体现。
  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读的多种审美功能,使作品的遣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练奇巧诉诸于听说,让学生受到双倍的感染。所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探索语文个性化朗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兴趣、有能力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达情意的有声语言,使他们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其中的美和祖国语言的魅力。
  
  殷虎,教师,现居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