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作文教学要倡导真情表达
作者:王国琴
一、反映心中的“喜”。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却是以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存在的。只要有生命就会有思想,只要有思想,就会有爱、恨、悲、欢。当然对于花季少年来说,徜徉于心中的更多是自身对周围事物切肤的欣喜感受。小学生对欣喜是十分敏感的。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如今的小学生来说,最大的欣喜莫过于没有家庭作业,轻松惬意地玩上一两天。引导学生将这些欣喜之情写出来,不仅能洞察学生的个性,更能看出他们最本质、最真实的一面,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引导,使其身心得到舒展,精神得到愉悦。如六年级一学生在《今晚没有作业》一文开头这样写道:“放学后,我回到家中,书包一放,就奔进小房间,拿出手工琢磨起来。‘梅梅,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一进家门,妈妈就问。‘妈妈,你知道吗,今天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嘿,真棒!老师今天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同学竟然在回家的路上喊着老师万岁呢!今天难得有我自己支配的时间,我可以先把汽车模型拼装好,再去表哥家下几盘棋,最后晚上再做一个美梦。”上述描写,笔墨虽不多,但字句传情,读之有味,真实刻画了一个“久受作业煎熬,一朝得到解放”的天真孩童的形象。孩子的这种欣喜,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真情,这种真情一旦倾注到作文中,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二、叙述心中的“怒”。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尚未涉足社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缺乏全面、科学的了解和分析,加之自我控制意识淡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不强,对稍不顺心,稍不如意的人和事,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愠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愠怒写出来。这样做一方面能排泄心中的怒气,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人文情愫,提高写作能力。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对老师拖课一事十分反感,写下了一篇题为《老师,请不要拖课》的作文,文中这样写道:“每当下课我们准备出去走走时,您却把我们这些正想高飞的‘小鸟’关了起来。而当您说下课时,那无情的上课铃又响了。同学们只好无奈地回到座位上继续听课。其实,我们都非常珍惜这课间10分钟,因为这10分钟里,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消化一下已学的知识,还可以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放松一下神经。拖课,实在使同学们恼怒之极,我真诚地希望老师不要拖课!”这般写作,可以看出该学生对老师拖课,这一违反教学常规的做法实在愤慨,说的是学习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事,是从心底迸射出来的声音,老师看了也许会不高兴,但这样是有益于教师教学改进的。如此写作达到了与老师沟通的目的,应该得到提倡和保护。
三、畅谈心中的“乐”。
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在深切感受喜怒的过程中,伴随他们更多的还是乐。这些乐有时不一定是大喜,有些甚至是不太符合“美德”标准的“快乐”,然而这些“快乐”完全可以作为素材,通过书面语言展示出来。一位学生写的《竞选班委》就直抒自己竞选班干部成功的高兴心情。他毫不隐瞒自己对当“学生官”的种种好处的看法:“挂上两条杠的标志,便有了‘好学生’的身份,在家里爸爸妈妈高兴,在社会上脸上有光,在老师面前得到重用,在学校里更有许多好处:没带笔,有人送过来;好吃的东西,同学会请我分享,甚至还可以记同学的名字……”这些快乐观念确实不对,然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然,作为老师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这些快乐的“盲区”。学生毕竟年龄小,我们不可也不能用大人的评价标准去苛求他们。
用“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文章有了真情实感,有了个性,才能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作为学生引路人的老师们,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写出真实可信的文章来。
王国琴,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