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新概念作文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作者:徐晓琼




  曾经在20世纪的最后三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概念作文横空出世,其影响至今未见淡化,我为新概念作文投赞成票。
  
  一
  
  新概念作文还原孩子正常、健康和自由的表达权利,回归写作的本来面目。文学事业本身以及文学作品真善美的意义都离不开自由表达的精神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还原孩子一个轻松、自然、朴素的写作姿态。写作文也是一种写作——初级写作:它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十分愉快的事,人类创造了文字语言,不仅仅是出于使用,还出于精神上的欲望,文字语言的恰当,出其不意的运用,使人的内心世界得以呈示,使人不吐不快的内心情感与郁积得以抒发和释放,使人在面对由文字、语言所构成的世界时获得审美享受。
  写作的本质是快乐的,关键是在没有束缚中写作,让孩子在灵感、想象、思考中获得自己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寻找自己的切入点,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作者对自己笔下的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说到底是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想写的。如《我是女生》的小作者用青春的笔,把一个不像女生的女生的自我描述出来,文章充满自信又洋溢风趣,读时让人忍俊不禁,这正好体现了当代女生的特殊风采。《微微的困惑》将朦朦胧胧的初恋情愫娓娓道来,虽然平淡一些,却情真意切。
  
  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可以肯定的是,首先必须有体验和感悟的能力。值得注意,体验和感悟不仅仅是生活,还包括情感、阅读。
  校园不可能真空,生活不可能一片空白。新概念作文作者面对与一般人相同的环境,却写出一般人没能表达出来的鲜活文章,这是因为他们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新概念作文使人想起一个古老的话题,即文中有我。文章写得好,首先应该有我。“我”即我的感触、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我的情感、我的个性。作文中好的文章都是有我的,都是有生活中的生动细节与真切感受,都有作者个性的印记,读来生动活泼,有新鲜感,像走进一个新的年轻人的世界,能触摸到他们灵动的内心。那么差的文章呢?一是模仿成人文学,但却没有成人的经验世界支撑,而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丢掉了,即使有了一些美文式的用句,文章却丢失灵魂。二是缺少自身生活的发现,有的学生也写自己,也写周围生活,却读来无味,原因是作者不知道什么东西有新鲜感、有感染力。这就需要提高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体悟情感的能力。
  正是拥有这份感悟、体验的能力,新概念的作者能够面对与一般人同样的环境,却写出一般人没能表达出来的鲜活文章。体验、感悟能力是提高将来从事写作的一种基本功,写作能力是一方面,体验和善于感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三
  
  写作要还原正常健康的本来面目,学会体验、感悟生活,更进一步则要让学生思考,懂得思考的快乐。应该说一部伟大的作品,无疑都融入了作者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能不落窠臼,才能有独特的自我感觉。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多热点,值得思考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
  新概念作文之所以如此的精彩纷呈,一个很大原因是小作者们的思考,小作者们有思考的乐趣,表达的欲望,他们面对同样的校园生活,社会人生,写出了别人写不出的那份“鲜活”,他们的文章直面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萌生人文精神,拓展精神家园,这样,文章多了些感染,少了些苍白。《扎西德勒》将理想与现实的融合,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放在一个特殊的基点——西藏上来演绎,使旨意更深入了一层,意蕴也更超脱一些,并非背弃梦想,而是找到了生活的支点,显示了当代青年的精神追求以及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的轨迹;《水》从小学到初中以至高中在校喝水是不易察觉的写作题材,作者独具慧眼,发人之所未发,于细微处见精神,将家长的关爱,学校的苦衷和学生纯真的懒趣、谗趣、调皮劲儿写得诙谐幽默,跃然纸上,成为一篇让人读了既清甜又苦涩的充满情趣的小品;《难忘的时刻》作者别出心裁地借用一只垂死的狗的眼光来展现世界的炎凉。
  
  四
  
  新概念作文培养人文性和审美情趣。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好的作品往往具有审美性和人文性的底蕴。在新概念作文这个大家中兄弟姐妹很多,景色也不错,这是片深重而多情的风景。
  培养鲜活的人文性和审美情趣,要重视情感、意志、审美和生活情趣,并把这些努力介入作文中,展现具有灵活性、创造性、人文性、审美性的作文。如第一届新概念作文的复赛作文“一个被咬的苹果”,以一种残缺的意象,引起无限的遐思:有的作者想起断臂的维纳斯,一种残缺美;有人想到登山运动员断指,引起残缺的悲壮美;有人引申到与巴斯山上的女神们讨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有的文章更从文本和人本的整体高屋建瓴地溶入文章之中,韩寒《杯中窥人》一张白纸在半杯水中的浸泡、沉降的物理过程,被韩寒机智地处理成一个人(广义的人)从出生到被社会浸染的过程的象征性的同构过程,文章结构因此而有了很坚实的骨架。
  
  五
  
  新概念作文追求个性化语言,突破题材体裁的限制。中学生的语言除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之外,还有另一种语言系统。如今,学校教育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学生学习语言不仅仅在书本上和课堂上,而且在感性的社会生活中,有时更是对规范语的突破,他们的创造性形成另一种语言系统,语法虽不规范,但又自成一体,个性很强,很具有新鲜活力,但又不乏成熟和老到。这套语言从整体看,除了学校语文教材外,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影视歌曲等流行语,如“捣浆糊”“比窦娥还冤”(《母与女》);二是中学生特有的生活经历,如“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也不会写,还想考化学,开什么国际玩笑,我看你简直是化盲”(《我是一只笨小孩》);三是文学语言,如“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从总体看追求的是一种调侃、风趣、幽默,充满男孩子的调皮。
  突破题材、体裁的限制,这是文学发展的趋势,也是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给人更大空间,发现创造力。新概念作品已经出现这种可喜的趋势,作品开始对体裁、题材进行了分化、融合和创新。有些作品形似日记,神似小说,冷热俱容,伸缩自如,确可视作一种兼容的中间性文体,如《十八岁,我们有故事》,而小说讲究传统虚构,但又尽情抒发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心灵。虽是传统体裁,却又能赋予新意,如《人》,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表面上传达的仍然是众多寓言和神话作品早已传达过的一个人生哲理,但人物的命运和篇末的提示,都带有很强的现代意味,实际上是对现代人某些人性弱点的揶揄。我想,只要是真体验,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去大胆创新。
  
  参考书目:
  1、沈嘉禄:《让孩子写点真的——新概念作文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A卷,1999.
  2、刑宇皓:《让快乐与写作同行——曹文轩谈“新概念作文”》,《光明日报》1998.8.20.
  3、周敬:作家方方专访《包容孩子奇思异想》,《长江日报》1998.8.16.
  4、《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自述》A、B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5、程红兵:《发散思维创新、收敛思维创新与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2.
  6、童庆炳:《真体验——合情、合理、合意》,《萌芽》2000.1.
  7、王蒙:《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仪式上的讲话》,《萌芽》1999.
  
  徐晓琼,教师,现居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