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课堂互动重在心动
作者:陈建新
一、互动的内涵及要素
互动是本次课改中的常用词之一。所谓“互”即相互之意;“动”即(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以达到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状态。“互动”合起来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之意。这与哲学命题“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一致的。对教育教学而言,以上称作事物的应指向于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因此,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其内涵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这个促进与推动暗指生命个体由不会到会,由弱到强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而“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这样两个喻示:其一,互动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其二,互动应该是积极的、自主的,但也不排除教师的主导与引领,要求与激励等。教学中的互动是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
二、虚假的无效互动
比如说对文本没有要求的读,没有评价的交流,没有指导的听说,脱离文本的表演、辩论,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尤其是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无效,或者是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合作者分工不明确,合作时间不充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或者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表达”、“支持”与“扩充”,“求助”与“帮助”,“建议”与“接纳”等习惯,以上种种现象,就是虚假的无效互动,表面热闹,形式多样,实质无效,反映了教师的盲目与盲从。有一位智者说:“没有思想的生活是不道德的。”如果不摒弃课堂教学中的虚假的、无效的互动,那教师的这种教学活动也是不道德的。
三、有效的师生互动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语文互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平等和谐,以人为本。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虽然纪律是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学习的一个保障,但权威的课堂往往会失去孩子的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学生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上课时,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热情的话语无疑是学生放松心情、敢说、敢想、敢辩、敢质疑、敢挑战、敢批判的“催化剂”。教师需要睿智和幽默,幽默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也是一种艺术。老师讲课不能老是板着面孔讲,在课堂显得沉闷的时候,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用来调节气氛不是挺好吗?当然,课堂上的幽默一定要健康、高雅。如果备课时有所设计使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其效果会更好。
理想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
(二)开放互动,相得益彰。
1、形式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也有不定的学生与学生互动;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说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辅以图画、照片、录音、录像、互联网资料,甚至是角色表演、社会考察、人物采访等多元媒体形式参与的文化型互动作业;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学生自主安排、师生双向批改、双向评价式的互动型作业。
2、思维开放。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学生头脑里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束缚,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这时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3、答案开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我就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在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三)质疑答问,和而不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宋代学者张载也说:“学贵有疑。”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了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平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设计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与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你不见,一堂好课常常是由几个巧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点”活。
(四)自由创造,至真至美。
语文课堂上互动教学是以老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为表象,但切忌停留在学生的动的表层上,应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创新。在这个问题上我以前有过这样一些认识的误区:一是追求表面的活跃,而不顾教材的内在情感,也不管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什么样的层次上。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复述,一会儿让学生表演,整个课堂非常热闹,但这种对学生无多少思维价值的表面上的活跃,算不上真正的教学的互动;二是认为“满堂问”就是课堂的互动。并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课堂效益就越好,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价值如何,应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最好的课堂效益。
理想的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应该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互动的课堂学习中,别人的感知课文、理解人文知识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能产生。因此,语文课堂的互动应以学生的思维创新为核心。
(五)发展能力,意义深远。
语文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丰富的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文学素养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自我。面对二十一世纪,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当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推广,教育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所以,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
陈建新,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