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创造性思维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作者:郭晓萍




  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杨振宁教授也曾讲:“学生和做研究的人,一定要有独创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托尔斯泰断言:“如果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这些都说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要正视现状,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这样评价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这样的评价绝非危言耸听,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客观事实。在教学中,课文教学惟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答案坚持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不仅搞得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有人担心,语文教学的误区,最终可能使学生所受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变得苍白无力甚至误入歧途。如果真是这样,那语文教学真是误尽天下苍生,语文教学工作者也就成了千古罪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这种山穷水尽的情形,只有正视现实,力求改革,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仁人志士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上下求索,他们通过潜心研究和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析他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就会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是他们教改的核心。如上海钱梦龙先生的“四遍八步”教学法,江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等等。这些教改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了解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
  
  俗话说,治病须治本。只有真正了解致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妙手回春。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据研究分析,阻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从客观上讲,这种阻碍是来自家庭、社会和教育的。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背背、抄抄写写根本不需要创新;再者,现行的考试制度也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主观上看,主要有动力性障碍和认知障碍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学生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缺乏好奇心、求知欲,缺乏坚毅、韧性。后者表现为功能固定性(人的心理具有把某种东西常见的功能固定下来而排斥其他功能的倾向)和思维固定性(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内含着一条思路,它沉淀于脑中,固定下来,在遇到类似问题,便按原思路思考而排斥堵塞其他思路)。客观的障碍需要全社会长久的共同的努力,但主观性障碍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的。只要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打破影响他们创造思维发展的心智枷锁,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就能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科学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刺激的内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探索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新,首先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上的,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序地组织讨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创造性思维细胞被激活,他们就会积极地思索,敏锐地发现课本或讨论中的不足,从而会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允许不同意见甚至错误意见的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学生的一些不同看法要予以鼓励,因为学生的积极性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丧失的,而学习的内驱力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高涨的。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首先充分运用现有的教材,拓展学生的想象。现存的教材虽然在编排、选材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教材的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若要等到新教材出来以后再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在众多的国际比赛中,我们不知又要输掉多少回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有教材,挖掘现有教材的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续写、插叙、补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拓展想象,这些训练,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项链》时,在赏析完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即当路瓦栽夫人在得知事情真相后,她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自学高中第一册单元训练中的《人,又少了一个》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叙那个中年妇女由一个自食其力的大学生沦为乞丐的悲惨经历。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该词所抒发的游子羁旅天涯的惆怅情绪之后,要求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深层理解,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心游万刃,思接千载”。
  其次借助一些抽象图形,驱遣学生的想象。1995年高考的小作文,曾要求考生对一个司空见惯的“圆”展开想象。这道题目设计新颖,很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许多学生的思维呈现出陈旧、单一、雷同的特点。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就经常利用一些简单抽象的图形,如关于“圆”、关于“0”等,要求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几秒钟后,就产生了十几种很有意思的想法,后来居然有人说,这是一个和尚在看报纸,把不问红尘俗事的和尚和传达时事信息的报纸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新时代和尚的特点,这样的想象不可谓不新颖,不可谓不独特。
  在训练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从正面观察、侧面观察,有的甚至对图形进行立体观察。在紧张的想象训练中,学生的思维领域拓宽,不同知识点之间产生了新的连接,一个个新的意念就会产生。历史上的许多大发明、大创造往往都是从不合常理、不合情理开始的。
  第三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想象的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利用优美的音乐,往往能找到开启学生想象之门的触发点,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例如,执教《孔雀东南飞》时,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仔细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发挥充分的想象,通过音乐,在梁祝和焦刘之间构建起了对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联盟。我们还可以进行音乐作文,让学生根据《春江花月夜》的古筝音乐,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想象一幅夜景,并据此想象作文。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语文教学不止于学校,更不囿于小小的课堂。课外语文教学活动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可以开展如“文艺沙龙”、“格言赠送”、“化装朗诵”、“专题辩论”、“知识竞赛”、“调查采访”等多种活动。在课外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郭晓萍,教师,现居湖北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