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教师课堂语言要实现四化

作者:吴国良




  教师行为集中展示的舞台在课堂,教师行为主要展示的方式是语言。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师主导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充满激情,充满知识魅力,富有启迪性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的讲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着从语文教师语言的运用角度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教师语言应该生活化
  
  教学语言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针对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体裁内容,使学生理解、信服,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走向教材,走向课堂教学活动,走进知识的海洋,走进探索的境界。
  教师语言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学生的心智还停留在一定的阶段,因此,学生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可能片面的,教师必须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贴近生活的语言,才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协调。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取得成功常常是因为教师能深入浅出的讲清问题,不成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不能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词不达意,含混不清。欲求通俗易懂,须对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这是创造性过程。既要渗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和需要调整讲授知识的先后,还应把书面语言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学习《吆喝》一文时,本人事先与一学生设计好情景,当上课铃响教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这学生高喊一声“纸板有没有啦”(用土话),我们知道,一定会引起全体同学的哄堂大笑,大家都知道本节课即将要学的是《吆喝》一文,这一声喊,勾起学生许多生活的联系,一定会有生活中的其他的种种“吆喝”想起,教师顺势而入课文的学习,结果,本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对课文的理解快速而到位。
  
  二、教师语言应该趣味化
  
  这里的“趣味化”是指教师语言幽默、有活力、富有美感。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一定的幽默感和教学机智行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
  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极大地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的甚至可以影响他们一生。我们可以用美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唤起他们对美的体验和追求。
  
  三、教师语言应该情感化
  
  教师语言的情感化,在语文课堂中显得更加重要,对不同的内容,不同情调课文的教学,应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喜怒哀乐悲恐惊都应适度、合拍。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一篇散文,有了教师或舒缓、或激昂的朗读,学生理解会入木三分,一篇记叙文,有了教师或直白、或含蓄的讲解,学生学习会事半功倍。
  古人云:“凡音者,生似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语言必须带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成为心灵间的信使,打动听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导语开始,设计精妙的导语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引述课文中的动人情景开讲;对含义较深的课文,可用设置悬念的提问来开讲;对抒情诗歌散文,设计渲染气氛、激发感情的导语;对写景性诗歌散文,设计展开意境、诱入情景的导语;还可与学生一起歌唱与课文主体或内容有关的歌曲;了解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图片;解剖课文标题……总之,围绕一个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语言应该专业化
  
  教师语言的专业化是指教师语言的鼓动性要明显。从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要求看,教师的语言应是鼓励性的。《学记》提出:“善颜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古代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理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师语言的“四化”,从学生心理注意的角度思考,符合学生的心理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中,指向是对认识过程的方向选择,注意着什么的时候就是感知什么、记忆什么、想象什么、思维什么,人总是根据活动的任务(指示语)来集中自己的注意,组织自己的感知。教师的语言能起到指引学生注意方向的作用,为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框定了范围,学生感兴趣了,注意力集中了,一定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些都是本人个人的粗陋的见解。
  
  吴国良,教师,现居浙江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