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卫之祥先生的美学卓见
作者:黄 沙
黄沙(以下简称“黄”):请问卫老师,这一重大课题,您是怎么获得的?
卫之祥(以下简称“卫”):1957年春,我在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前夕,美学大师黄药眠教授,在他所讲授的美学课的最后阶段,在课堂上开展了“美是什么”的大讨论,引来全国各派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大报刊的美学大论战。著名美学家蔡仪等人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泰等人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一改过去的美学观点,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刚学就涉世的李泽厚,则认为美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改革开放后,美学界又提出了“实践美学”等观点。然而均无法揭开“美是什么”这一人类理论之谜,无法破解这个美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上世纪80年代初,美学权威朱光潜老先生又公开表示:一遇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类美学现象,他对美是什么便感到难以抉择(见其《美学书简》90页)。不论中国现当代,或是中西方古代,以及苏联时代,对其均有深入的研究,热烈的探讨和论争,然均无可信结论。我自1957年获此命题,便结疑于心,即使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也在参阅资料苦苦研析思索。其艰难曲折,不仅未折吾志,反而激起更大兴趣。1957年到1978年,我思索准备了22年;1978年到1988年,我写了10年;1988年到2008年,我又苦思检验了20年。看来,或许我的《美因三论》,可以解开这个理论之谜了。另外,我还意外获得了宇宙规律、认识规律、艺术规律和美的规律这四大发现。
黄:真是可喜可贺!卫老师,面对沉甸甸的硕果,我们最想先睹为快的,是那“谜”即“猜想”,您到底是怎么揭开的?
卫:最难的,常常又是最好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成了我们认识美、揭开美的秘密的拦路虎,但它却是揭开这个“谜”即“猜想”的最好材料。解剖它,便不难发现,美的发现是由一个美因系统所构成。也即是说,美的发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和因素:其一是审美主体;其二是被鉴赏者——审美客体(这里的西施);其三是主客体(鉴赏者与被鉴赏者)的关系(这里具体指的就是二者的“情人”关系)。可以说,离开了这三个条件和因素,不采用这三向思维,不仅不能发现美,连对外物的认识也难以真实和准确。由于鉴赏者(主体)和被鉴赏者(客体)是“情人”关系,客体(西施)才会被主体的眼睛所发现。“关系”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关系”本身不是美,它只是发现美的必备条件和决定因素。此点,在论文中有详例说明。
黄:有了这关键因素不就差不多了吗?卫老师,何必还要一个美因系统呢?
卫:要揭开美的秘密,研究主客体的关系,诚然很重要,但仅此是不够的。审美和认识主体,自身素质不同,美丑的发现,认识正误,也不尽相同;审美过程中的客体,成怎样的对立统一状态,也千差万别。不研究审美主体和客体,没有主体的准确鉴赏和识别,没有客体的真实存在,连审美活动都无法进行,美又从何来?
黄:卫老师,那“四大发现”又是怎么回事呢?
卫:《美因三论》,是我为了破解“美是什么”这个美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人类理论之谜的所写的三篇论文。而宇宙规律、艺术规律、认识规律、美的规律这四大发现,则是其副产物。
(1)《“美”的探索》(1986发表于《华南师大学报》),揭示“美”的关键因子。
揭示美,是由鉴赏主体、被鉴赏客体及主客体的关系这三个因素组成,主客体的关系,是决定美丑能否被发现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揭示了美的规律。
(2)《“心灵屏幕”论》(1991发表在《赤峰学院学报》),揭示审美的主体条件。
人的心灵屏幕,不是无生命的镜子,而是有生命的屏幕,反映外物时,有观念和情感作底色。美丑的发现,艺术的灵感、物化和共鸣,认识是否真实准确,均受制于这面有生命的屏幕。——从而发现了重要的艺术规律和认识规律。
(3)《平衡论》(1988完稿,在多个学术会上宣读),揭示美的客观条件。
揭示审美的对象宇宙及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整体或实体,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在于它存在、稳定、发展、丰富、完善的根本原因:平衡机制或平衡力——从而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宇宙规律。
黄:太好了,这让我们对您的学说有了一个基本轮廓。敢问卫老师,这么重大的理论成果,您仅仅用了几万字的篇幅,不知论证是否充分?
卫:人的生命有限,知识有限。在此,我只能说,我作了一个自信正确的判断。自1988年脱稿后,我在实践中观察检验了二十年,确认无误了我才肯定下来。但判断正确,不等于论证丰富完善。我的《美因三论》,只不过是最基本的论断,大量的论证尚待拓开。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待“青出于蓝”者来摘硕果。
黄:据说,2008年春节前夕,您携书稿专程去北师大,拜访您的恩师、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请问,您聆听到了什么教诲?
卫:我的老师文老已近百岁高龄,翻阅艰难。在他老人家的书房里,我捧着书稿,虔诚地汇报了我坎坷的思考与写作经历,阐述了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论证方法。听后文老有些激动,他说,之祥啊,人这一生真不容易,要给后世留下一点东西更难。有人追求高官,有人追求厚禄,但这些往往是速朽的,你的同学中这样的例子就不少。像你这样矢志不渝追求学问,才是追求真正的不朽!最后,文老师为我的《美因三论》欣然题词——
寒花莫讶逢春晚,
只待东风次第吹。
这是给我的鼓励与安慰,也是鞭策与期望啊!我将把这珍贵的墨宝影印在书的扉页上,与诸君共勉。
黄:卫老师,您能否给我们举一个旁证,来谈谈《美因三论》已经产生的初步影响?
卫:两年前,哈尔滨中医研究院一位发明“针灸阴阳调衡律”的裴姓专家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谦虚地说,读了我的书稿之后才明白,他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只配做《美因三论》的一个例子而已。无独有偶,与裴先生同研究院的万州籍专家傅克治先生,在遥远的北国,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人特殊的关爱:两年里东奔西跑,作了二十多场《美因三论》专题演讲,令我感慨万端。
黄:卫老师,我了解到,您发表于1986年1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论文《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问题》,较早把文学教育中美的探索问题提了出来,今天,就这个话题能否再谈谈?
卫:好啊!《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问题》一文,是二十二年前,我与陈明浩、吴文潭二君联袂而作。在文中,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提倡在实践中从“教”与“学”两方面去开采语文教材这座“美的富矿”,去发掘现实生活这个“美的源泉”,去描写与讴歌自然、社会、人生之美。从某种角度说,这是针对《美因三论》所作的一个小实验。可以说,一直到今天,在我的教学、创作与研究中,对于美的表达与探索,我始终是以孜孜不倦之态度,焚膏继晷之行动,百折不挠之精神在勇敢践行。
黄:您创作、书法的《北京奥运赋》发表在今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在重庆引起了极大反响。卫老师,与2006年10月您的40多幅精美书法作品在北京荣宝斋隆重展出所产生的轰动效应相加,与即将面世的《美因三论》相比,孰重孰轻?
卫:不管是以三峡人文、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赋创作,还是以自己的诗赋为主要内容的书法艺术,都只能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二脚印而已。在我的生命里,《美因三论》的出版发行,既是一枚硕果,又是一个花期啊。
黄:卫老师,作为荣宝斋的一位冠名书法家,据说大作出版时正面用印刷体,背面是您的手书体,请问您这样做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
卫:我是想借中国传统的、独具特色的毛笔书法之美,来烘托一下这样整饬又略显枯燥的理论,试图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期望给艰难发展中的中国传统书法鼓一鼓、呼一呼,尚不知能否如愿?
黄:我代读者感激您的美意,卫老师,多谢您愉快地接受我的采访。在此,预祝《美因三论》为您赢得新的荣誉!
黄沙,重庆万州区小周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