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古文欣赏的另一种方法
作者:周铭耿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杜牧
这两句用了反问语气的句子,写出了游览者乍看到桥时的错觉:向河中望去,只见一条飞龙横跨水上,周围却没有云彩,游览者一时觉得疑惑,没有云彩怎么水上会有龙呢?正在纳闷,再定神细看,哦,原来不是龙啊,是卧在水上的桥梁!接着又继续游览,忽然看到天空一道彩虹,这又让作者不解,现在不是雨后天晴,是好端端的大晴天,怎么会出现这么奇怪反常的现象?又定神凝视,看到了两旁树立的高楼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彩虹,是连接两座高楼的空中走廊——复道!而这些游览的心理都是通过两个反问语气蕴含着的,而那桥造型的巧夺天工,姿态的活灵活现,以及那复道色彩的艳丽夺目,轮廓的圆转自然也在这反问语气下展露无遗。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庄子
这里用了两个揣测语气的句子,写出了鹏鸟飞上高空后的心理。在九万里高空,鹏鸟望着苍苍的天,产生了疑问,这天空的苍苍,是它真正的颜色么?如果不是,是它太遥远因而无法到达它的尽头么?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向上看有这样的心理,它往下俯视,也是看不到大地,只是看到苍苍茫茫的一片,也不知道离大地到底有多远。这么描写,我们应该体会到庄子写作的用心,那就是设身处地去体悟身处高空的鹏鸟的心理,将鹏鸟在高空中的疑虑与困惑全部展现了出来,体现它飞翔之高远。而这些丰富的内涵,都是通过两个揣测语气的文句极为真切传神地表现的。如果不去品味文中的语气,为文者的良苦用心、文章艺术上的丰厚韵味又如何来把握感受呢?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苏轼
这里用了两个感叹语气的句子,写出了苏轼乘舟在江风吹拂下的感受。一上来就发出感慨,浩浩渺渺啊,如同凌空驾驭着风,却不知道到什么地方才停止;飘飘荡荡啊,如同遗弃世间独自站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了仙境。这种感叹语气的选用,把苏轼在水天一色的江面上,顺着迅疾风的推送,产生如在太空疾驰的感觉以及超脱了人世幻化了神仙的幻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用感叹,只用后半部分“如凭虚御风”、“如遗世独立”两个比喻,那种超脱飘逸,乐到极点后脱口而出的感叹与赞美又怎么表现得出呢?“乎”字在句中,不再是普通的停顿与感叹,它成了作者情感表露的有力参与者。
4、“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归有光
归有光转述家中老妪回忆母亲的话,当襁褓中的姐姐晚上哭了时,隔门的母亲连用两个问句,询问哭泣的原因。这里用短句,连连发问,语气中饱含着母亲对孩子深夜而哭的关切,体现了心情的焦急。而这一焦急语气的选用,又看出了为文者对母亲的感情,归有光虽然没有直抒对母亲的怀念,为母亲的早逝而伤痛,但在这朴实的转述中,在母亲急切关心孩子的语气中,不正是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么?这种情感的描写的方法,比直抒胸臆要感人得多。
语气是内心情感的折射。在平常的说话中,因凭借了声音,那生动细微的语气很容易就感受得到,而在文章中,尤其是在古文中,这中细微语气能否感受到将影响对作者为文良苦用心的体会与把握。只要潜下心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仔细琢磨,认真体会古文中语气的运用,相信其丰富的内涵与馥郁的艺术魅力也能深入你我的心中。
周铭耿,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