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论网络阅读教学的指向
作者:赵新波
网络阅读是指读者在网络环境中,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将数字化信息转化为阅读客体,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获取包括本文在内的多媒体信息,最终完成意义构建的一种超文本的阅读行为。由此可见,网络阅读教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络文化语境中进行网络阅读,完成意义构建,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活动。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它与“神”相对,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等的关注。它以人的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旨在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内容而更具人文性特征,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没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是不完全的。
由于网络阅读要依托于网络等物质基础,所以有的学者担心学生长期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而最终导致网络心理疾病的出现;还有的学者担心网络阅读的“戏说、水煮”等会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再有,对学生来说,网络可能使他们不必思考而获得所有方面的信息,而他们也会在过多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无所选择。
笔者以为,在这一方面,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指出的那样:“没有科学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①
所以只要我们在网络阅读教学以人文精神为指向,将人文精神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学生就会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就可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的目的。
网络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是阅读的开放性、主动性、创造性、多元性及阅读教学所体现出来的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等。
一、在开放的网络阅读资源中建构人文精神
网络阅读的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浏览无尽的资源。而且网络使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他们共处于一个开放的网络空间。与传统的印刷媒体资源相比,网络信息的检索更加方便快捷,传播方式所受到的限制又非常少。这些资源虽然具有较大的冗余度,但只要教师在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其内容的丰富性足以使学生得到更大的选择空间,学生不仅能够扩大阅读视野、增强学习兴趣,更能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不同的作品给他们带来的心灵的洗涤。这样就改变了教师一味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育要让学生自主进行“多元化”解读的理念。
网络文本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非线性的,可以方便读者随时调用和跳转。在阅读顺序、阅读内容等方面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可以在不同的节点进行跳转,这样网络更支持阅读者的个性化选择,更能体现读者的能动性,也更能彰显读者在阅读中动态的、复杂的思维运转方式。所以与传统的形式单一和线性排列的纸质阅读背景相比,网络阅读在根本上更有利于保护读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再有,网络阅读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带领学生领略古代的文明、异国他乡的美景;可以增强视听的刺激,强化学生观海、听潮的感受;可以利用非线性信息排列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巨著中的纷繁人物和复杂结构,与文学巨匠进行心灵沟通、对话……
因此,教师要求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人文性”,再加以合理利用,以改变语文教育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文精神的建构。
二、在多元化的网络阅读中弘扬人文精神
网络阅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的多元性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它所提供的平等的、开放的、互动的信息平台让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相互接触、融合,无疑增强了文化的多元化解读。
在网络阅读中,学生可以不再恪守一个标准:《我的叔叔于勒》一定是表现了资产阶级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玛蒂尔德是小资产阶级贪图虚荣的形象……他们可以有更多的看法与观点:人人都有趋吉避凶的想法;人生是多么变幻无常啊,人的命运往往会因一件小事而发生改变……
学生也不再为作文获得高分而不惜让自己敬爱的老师“一次次带病批改作业”;让一个个“盲人叔叔”和“迷路的小孩”留在街头等自己“送他回家”……
比如,在四川大地震中“范跑跑”事件的讨论,许多人从各种道德、人性等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网络阅读中,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读。这种多元解读,是自主阅读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老师可以据此营造网络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的民主而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敢于坚持己见,标新立异,有充分的自我意识,才能更多地体会到阅读的真谛,才能真正地享受阅读,他们的个性也才能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健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
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发展人文精神
在网络阅读中,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是相互的,学生所面对的网络阅读资源是一致的,不会因为身份地位高低贵贱的差别而被区别对待,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地浏览、对话。“网络所带来的无损使用、无损分享的低廉化的教育信息资源使教师就像是被革命的贵族,一下子丧失了其固有的特权,最终也必然由‘权力阶层’转化为‘参与阶层’。”②
因此,在网络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地从“传道者、授业者”转变为“组织者、参谋者”。教师要彻底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阅读不再“指手画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习情况有选择的阅读,在他们遇到问题时伸出“援助之手”即可。也正是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参与度更高,主动地借助于网络与思考学习,可以更方便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个性的彰
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
四、在独特的阅读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从信息构成看,网络阅读在过程的互动性和环境的开放性形成了独特的阅读方式。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说,网络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读者获取和运用信息、进行信息加工、科学研究以及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同时,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又为学生提供了其他阅读媒体难以实现的丰富的语言与思维环境。
从文化资源看,网络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源,通过全球成千上万个网址,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冲浪。
从心理状态看,由于跨越时空的网络上通常只有分配的一个IP地址也标识一台计算机正在网上,而对使用计算机的人没有任何识别标志,网络结构在交流过程中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也给人们以安全感、自由感。所以,在这样一个被认为是一个绝对平等和自由的信息空间里,学生的精神与意识都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他们更容易调动眼耳手脑等各种心理器官协同参与阅读。学生还可以自由地查找各种相关信息资料并及时就有关问题向他人请教,当然他们也可以毫无顾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辨论。在交流、辩论和互相影响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性与主动性,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受到强烈的激发,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综上所述,网络阅读已经是现代阅读的一个潮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鼓励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并在网络阅读教学中注意对学生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网络阅读中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真善美方面得到更深刻的体验,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注释:
①朱聪明.理工科院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
②陈端海 宋丽辉.新理念下网络阅读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5,(12)。
赵新波,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