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的艺术功效

作者:尹福佺




  韵文泛指诗词曲赋等有韵之文,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以诗歌为主)被大量融入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古代白话小说中,韵文的运用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民族性的特征之一,而且在提高小说的地位、引出故事、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总结故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以明清小说为例分别加以论述。
  一、韵文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各种文学体裁中,诗一直处于正统地位。作为一门最为古老的文体,从先秦到近代,其地位居高不下。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孔子十分重视诗的教化作用,由此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的教化理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诗还是外交活动的主要工具。以后历代君主爱诗成癖者代不乏人。至于那些政治、文学地位较高的文人墨客更是结集唱和,不绝如缕。在历代正史中,都设有“儒林传”或“文苑传”,进入者多为诗文词赋作者。而小说则摆脱不了“残丛小语”的价值定位,被看作是“小道”、“鄙俗俚语”,不受重视。小说作者被排斥于正史之外,即便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也未能幸免,对其生平事迹的记载亦语焉不详,小说文本也进不了“艺文志”。因此,为了缩小正统诗赋与小说之间的距离,谋求小说正常发展的途径,作者便在小说中大量引入诗词曲赋,通过嫁接的方式来提高小说的地位与价值,同时也在炫耀自己诗才,表明自己亦是诗人,从而呼唤社会肯定其自我价值。
  二、韵文的运用有助于描写人物、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中的韵文在人物刻画方面,不及散文刻画人物的作用大,它在小说中是起辅助作用的。但是,有时却能人木三分的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红楼梦》中,作者在运用散体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描绘之后,又用了两首《西江月》来对其性格进一步加以刻域,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在这里,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三、有助于描写景物、烘托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运用诗词赋进行景物描写在四大名著中最为常见。这些景物描写与人物塑造紧密结合,景物服从于人物,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三国演义》中,作者对诸葛亮的描写可以说是用墨如泼。为了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在其出场以前,作者采用了迂回曲折、蕴势铺垫的写法,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中用了一首七古: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隆中一带的地理形胜之美,突出了其清幽之境,烘托出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隐逸情怀和等待名主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雄伟抱负。
  与诗歌相比,赋在小说中使用较少,而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中,作者假托前人之名,撰写了一篇《大雾垂江赋》。这篇赋用铺叙的手法,写出了长江奔腾不息、吞纳百川的雄伟气势和大雾漫天的景象。突出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料事如神的性格特点。
  四、运用韵语礼赞、褒贬人物。在古代小说中,作者运用韵文进行评议褒贬,表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水浒传》则常常在人物第一次出场之前便引用诗词描绘其形貌,勾画主要性格特点,此后的散文部分则是此种性格的具体印证。如第十八回宋江出场,作者用了两段韵语:
  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狱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起白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土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以上两段文字扼要介绍了宋江的外貌、性格、才能、身世、为人,实际上是他的绰号“及时雨”的诠释。
  《三国演义》中的诗,以人物评论为主,评论又分为两类:一类为评论书中的人物。如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当曹操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当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被巧借雷声加以掩饰,使曹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赞扬刘备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像这样利用后人有诗为赞的形式来评价人物。表明作者自己爱憎感情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所谓的“后人”正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日”,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
  五、总括全文,结构全篇,暗含主旨,揭示人物命运与事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