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说明文的结构形式例析

作者:彭丽琴 彭有明




  第13段:立体的书
  第14、15段:缩微图书
  从古代的甲骨文,到印刷业开始发展,再到声形并茂的书,再到各种微型图书,最后一段才道出说明事物:书籍的发展史。自然明了,以时间为顺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易于理解。甚至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每一小部分说明都是采用时间为顺序的,即其中11到15段写到现在书籍时,也是按照各类书籍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所以,文章通篇都是采用时间为顺序说明的。
  下面再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为例来说明空间顺序:
  作者开篇就总领全文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接着写苏州园林于不同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围绕这个总特点,文章主体部分分别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等四个大的方面,以及“角落布置”、“门窗设计”、“建筑色调”等三个小的方面进行分项说明,逐层揭示苏州园林处处如画这一特点。
  因此,文章的结构是一种空间顺序,完全按照事物的空间布局来安排行文内容。
  苏州园林的特点:②亭台轩榭的布局③假山池沼的配合④花草树木的映衬⑤近景远景的层次⑥角落配置⑦门窗图案⑧色彩调配
  最后,我们以《万紫千红的花》为例说明逻辑顺序:
  这篇文章是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说明花“变色”的原因,最后说明花色与昆虫、人类的关系。第一步,作者先从整体上说,花色产生的内部规律是: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再从局部说,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是因为花里含有叫“花青素”的色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是因为花里含有叫“胡萝卜素”的色素。这运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接着说明“变色”,花色既然是“色素”决定的,那么花色的变化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是色素变了,还是另有原因?这就由探讨第一步现象,进入到探讨第二步现象,再由现象探究到原因。第三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昆虫的联系,第四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人类的关系。这种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为依据而条分缕析的结构形式,很明显是一种逻辑关系。同时,这篇文章各部分的是先后次序不能调换。因为文章的目的在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一、二两部分是先后相连的,先谈本色,再谈变色,这两部分由果到因,由整体到局部。三、四两部分也存在先后关系,也是由果到因。最后谈花和人的关系。
  全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3)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由果到因 由整体到局部)
  第二部分(4-6)花会变色的原因。
  第三部分(7)白色、黄色、红色的花最多。
  第四部分(8)花色和昆虫的关系。
  第五部分(9-10)花色和人类的关系(人们爱花的原因)。
  可见,文章只采用了逻辑顺序。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说明文中,文章主体说明部分的结构顺序一般有三种,即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其中典型的说明文是包含了时间、空间、逻辑说明结构顺序,而包含了其中两种或是一种的是非典型的形式,人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首先考虑使用典型的说明顺序,这样可以使文章的主体部分说明更加合理、易于理解。阅读说明文时,可以从典型和非典型的各种形式入手,从而能更好的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参考文献:
  [1]赵怀德,《谈说明文的常用结构》,《江苏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2]田秀中,《恰当安排说明结构》,《山西教育》2002年第4期。
  [3]吴浩然、贾秀荪,《模拟方法在初中说明文结构教学中的尝试》,《江苏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彭丽琴,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彭有明,男,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