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初探

作者:许贤波 虞诵南




  李白,取来了庄子的自由不羁和屈原的执著深情,以屈原般的热情去追求庄子式的理想,将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熔铸为自己的高华豪放,成为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上祖风雅、下扫齐梁、以《诗经》为旗帜,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推行自然、质朴的审美理想,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月在诗人的笔下,虽然也常表现为月的自然景物,但更多的时候他是把月当作友人、亲人、恋人,把自己的情感向她倾诉,用最真诚、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明月。李白诗歌中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明月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人的雄心与壮志,这恰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身上的典型流露。如明月、素月、皓月等都暗示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李白一生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士,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为拯世济难而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衣栖隐山泉。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色中,带着半轮峨眉山月,诗人仗剑去国,远游家乡。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他发出了“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自身理想的升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言壮语,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的霞光,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何等的洒脱。诚然,这也反映了诗人想“一鸣惊人”的人生理想,尤其是他的不肯“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张狂的个性,使他在过了短暂的京城词客生涯后,便被赐金放还了。但诗人坚信“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追求理想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最好的写照。
  (2)以明月象征友情、亲情、乡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之时圆时缺,象征着人之聚散离合。诗人长期漂泊异乡,望月最容易勾起对故乡与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月亮既照着羁旅中的诗人,也照着故乡与天各一方的亲朋好友。于是,诗人的乡情、亲情与友情便乘着月光飞翔,抵达思念的所在。
  远离家乡、多年漂泊在外,故乡是游子心头一个难舍的梦。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易触动旅思情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在流放途中,闻听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不幸遭遇后,李白深夜忧思远谪的老友,无以传递情思,忽发奇想,且托明月传愁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唯愿明月将愁心寄与,分照两地,使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明月成了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李白的伟大还在于他把个人的私情推而广之,表现天下人共同的情思。“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丁都户歌》)在炎热的季节里,为了生计,劳动人民拖船的痛苦情状,引起了诗人无限的关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长安城中的思妇借着月色赶制寒衣,寄送给在边地征戍的丈夫。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以便与亲人团聚,诗人抒发的正是人民大众希望恢复和平的心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则抒写了边关征守的士兵因长期离家戍边而引起的思归之苦。“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豫章行》)安史之乱中,目睹吴地的人民应征入伍、奔赴前线,诗人一方面为他们的遭遇担心,另一方面又鼓舞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杀敌、为国立功。
  (3)以明月寄托忧思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宫女望君不至的怨情呼之欲出。清·李瑛:“无一字说到怨,而含蓄无尽,诗品最高。”(《诗法简易录》)“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长门怨二首》)空旷寂寥的冷宫,凉秋、午夜,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不仅是普通的宫女,就连昔日贵为皇后的陈阿娇也是“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长门怨二首》)展示了在人间地狱般的深宫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凉景况,揭开的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乌栖曲》)则描写了吴王夫差和西施的宫廷生活,以日升月落,时间的不断推移与宫中寻欢作乐的无穷无尽作对比,不动声色地讽刺了宫廷中荒淫无度的生活,含蓄秀婉,寄兴深微。贺知章一见,惊呼为“谪仙人。”
  (4)以明月象征高洁的人格
  月不但多情,还具有公正无私的高洁的品质,从不趋炎附势。琼楼玉宇和草屋柴扉,都映照着同一轮皎洁的明月。诗人也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以水中若青莲般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的形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抽云色满苍梧。”(《哭晁卿衡》)以明月象征日本友人晁卿为中日友谊献出生命的高风亮节,而他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中。连郁洲山也为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为晁衡的不幸遭遇而愁容满面。“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秋。”(《江上吟》)楚王的豪华奢侈招来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廷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有满目荒凉的山秋。唯有屈原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其它的如“天青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借月抒写出了诗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洁身自好的高洁理想。
  (5)以明月表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
  诗人面对仕途的失意,前途茫茫不知何处才是归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面对那一轮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吗?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追求理想却不能实现的苦闷跃然纸上。“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无人推金罍。”(《襄阳歌》)李斯生前即未有善终,养牯死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一切的功名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哪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和现实呢?清风明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如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是何等地潇洒、适意。
  怀才不遇,蹉跎不得志,使他产生了出世之想,但经世之志未泯,对未来依然充满幻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引起了他心中极大的痛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放浪形骸、纵酒行乐,成了诗人挥斥幽愤的手段。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园吟》)诗人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地,当年何等繁华的大梁城,而今只剩下荒城残壁,空有一轮明月。只有那古木参天,绕着苍梧飘来的白云。人生无常,功名富贵不能常在,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劳劳亭歌》)虽然诗人自认为文才不减袁宏,但无奈没有谢尚那样的人赏识,只能独宿空帘,空有一番报国之志。面对小人的诋毁,诗人奋起反击“鱼目亦笑我,谓与日月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对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予以猛烈的抨击。落脚牛渚山,望月而怀古“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空有满腔才情,却无伯乐来赏识,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诗人只得远离尘世的污浊,躲到月夜的宁静中,自得其乐于其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