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析李清照的言愁词
作者:向 莉
一、李清照言愁词之内容
(一)相思之愁
李清照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之后,感情十分美满和谐,他们不同于封建时代那些貌合神离的夫妻,他们有着对文学艺术的共同爱好,不仅在诗词上常相唱和,还能同在一起研究金石书画,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少见的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夫妻。这一点我们不仅能从《金石录后序》中明显看出,而且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那个“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替,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少妇形象中也可看到。然而婚后不久,这位情投意合的丈夫就“负岌远游”,令李清照承受了刻骨的相思,词人在不少词作中抒发了这种离愁别恨。这类作品当推《点绛唇》为代表: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眷春去,几点催花语。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词让人觉出到处都是愁思、愁情,我们仿佛看到词中的少妇凭栏远眺、思念丈夫,春雨潇潇更是使她愁情满怀。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题为《重阳》,通过秋天的景物、气候,抒写夫妻久别而独处无聊之感。上片从“愁永昼”到“夜半凉初透”,透露词人深深的青春孤独感;下片追叙黄昏东篱赏菊的场景,重笔渲染,抓住菊的黄色及清冷消瘦的特征,结合黄昏的惨淡,秋风的悲凉,表现了闺中思妇独饮赏菊的凄苦心境,特别是“人比黄花瘦”这奇绝独到的特写镜头,更加凸显出词人因寂寞而长夜难眠以致面容憔悴的形象。作者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远行的丈夫的心情。一句“人比黄花瘦”包含着无限的情思和幽怨,生动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销魂失魄的相思之愁。《一剪梅》也是这方面极富代表性的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颇尽离别之情的词作于1104年,重在表达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词人对丈夫的相思和牵挂难以割舍,伤感、忧郁处处可见。
(二)寂寞之苦
李清照在词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是古典的柔美的女性形象特征,是一个深婉的情感型的人物。夫妻分离已使她痛苦,更何况她是身处于封建礼教形成的宋代,女性社会地位进一步丧失,致使她几乎与社会隔绝,每日的生活更加单调、乏味,李清照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女性,内心的苦闷比寻常女子就更加深重。在李清照的词作里,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她白天由于感情的失落、生活空间的狭小而感到迷惘和空虚。如在《念奴娇·萧条庭院》中: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首词写的是雨后春景,实际上抒发的是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寂寞心理情态。女词人在“斜风细雨”、“重门须闭”的环境里,只能用作以艰僻字为韵脚的诗,喝易醉的烈性酒来打发难捱的时光。寂寞乏味的生活境况和孤苦无依的内心世界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又如《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词人上片写深闺寂寞,故欲以酒浇愁,而杯深酒腻,未醉即先已意蚀魂消。下片写醉中醒后。试想,从好梦中恍然惊觉,炉寒香尽,枕冷衾寒,情何以堪!词不写情之难堪,只写醒时神态。醒时空对荧荧红烛,一个“空”字,足见怅然若失之情。从词中可看出李清照的日子就是白天以喝酒来打发光阴,而夜里却“醒时空对烛花红。”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爱情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因为她没有更多的生活内容。当她心爱的丈夫远离她时,她注定是独处深闺倍感寂寞。再如这首《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倚,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独剪灯花弄。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春日独居、无人与共的寂寞与痛苦,毫不掩饰地表露了词人深闺念偶的寂寞愁苦。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虽春日融融而词人内心苦涩。“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句“独抱浓愁无好梦”把词人独处深闺的寂寞浓愁恰到好处地描述出来。李清照这种寂寞压抑的词作还揭示了在封建制度的沉重压力下女性在情感失落之时的生存状态。
(三)家国之痛
李清照前期生活受到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后期更遭受了靖康之乱这样的社会动荡,其后半生痛苦更甚。一方面是国家衰败,故乡沦落,另一方面是丈夫亡故,膝下无子女承欢,后半生一直处于漂泊流浪、孤苦无依的境地。浅吟离愁相思的词人在这场历史演变中,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巨痛,这种创伤远远重于前期的闺中少妇多愁善感离愁别恨,具有较为凝重的离乱之音。九年颠沛逃离的流亡生涯,丈夫病逝的打击,使这样一个弱女子一无所有,家国之痛是她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更为浓重的忧郁气质和忧患意识,加上女性特有的多情与敏感,因此,与爱国词人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等人相比,她的词作具有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而封建士大夫对国破家亡则是基于一种政治的理解,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更多的是使命感、责任感、正义感。我们看李清照后期的悼亡之作《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悲凉凄苦的处境唤起她对丈夫深沉的思念。以前同丈夫分别,还可以书信往来,互诉衷肠,还可以盼望相聚的时日,现在只有她孤身一人漂泊天涯,没有任何精神倚靠。失去了家的李清照虽然客居他乡,但她忘不了自己的故国家园,她通过对美好往日的回忆,寄托自己对故土的怀念。《永遇乐·落日熔金》回忆了往日汴京灯节的盛况和“如今憔悴,风矍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的凄惶,虽未直接抒写她的忧郁和痛苦,但通过这种鲜明的今昔对比,他人欢笑我独忧的对比,反衬出自己的抑郁。同时,通过感叹个人身世的飘零、悲苦,流露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抒发了对故国深沉的思念。自从南渡以后,李清照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常常梦见昔日繁华的汴京,有时甚至在梦中辨认返回汴京的道路。她这时期的愁情词也有很多是写颠沛流离的凄惨境遇,感叹身世的愁苦心情的。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晚年所定的名篇,也是其代表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