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建立研究生心理援助机制的思考
作者:黄晓玉
一、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严重的强迫症。许多心理测试表明,研究生的强迫症是其心理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部分。很多在现实生活奉行着完美主义的研究生,稍有一些挫折与失败就无法面对。如果这种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很容易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这对研究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范进式”的悲哀。
2、焦虑情绪增强。焦虑症状也在研究生心理问题中占有较高比例。由于研究生对自身的要求与期待较高,使得其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以及走上工作岗位的挑战与压力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一种内在压力的外在表现,也是值得心理辅导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3、抑郁情绪突出。目前媒体广泛报道的高校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校研究生,他们大多是由于患了抑郁症或是自闭症而导致的极端行为的解决方法。这种情绪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苦闷、沮丧、忧郁,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早发现并进行辅导治疗,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4、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敏感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对于研究生来说,接触范围的扩大导致人际关系日趋复杂。部分研究生产生了与人交往的不适应性和敏感性,稍有失败就感到恐惧和不安,对于他人的话语、友情都抱怀疑的态度,无法与人建立心理沟通与交流的渠道,日益发展为交往障碍,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最终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与生活。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广大心理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研究生群体之所以出现众多的心理问题,并不仅仅在于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还在于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如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找出影响研究生群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因。
1、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业压力也成为其各种压力中的首要压力。研究生的学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分析,随着连年的扩招,科研资金的限制,导师本身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均导致导师对研究生的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较短,生源复杂,专业基础也参差不齐。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与课程的改变,需要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与适应的过程,以及严格的毕业标准及硬性规定,这些都无疑使他们感到作为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产生严重的强迫症。
2、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研究生在职业期望上也比本科生具有更高的要求。随着研究生的学历优势不再突出,其对于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了尴尬的就业局面。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更多注重的是科研创造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而忽视了社会实践,造成部分研究生精于专业知识而疏于实际工作,数年的研究生学习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就业前景,这也是造成研究生严重强迫症状出现的原因之一。这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心理援助机制,不断完善心理援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广大研究生的心理素质。
3、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在经济方面也具有更大的压力。研究生的年龄处于成人阶段,日常生活消费也较高,其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父母的补贴及自己的兼职。但大部分兼职并没有太高的收入,尤其是对于自筹经费研究生来说,经济上的拮据也会为其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建立相应的心理援助机制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视野下,学生心理的和谐与校园的和谐即人的和谐发展与学校和谐发展要和谐统一,和谐校园的构建包括人与人、人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两方面的构建。而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重中之重,人与人和谐,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就是有协调畅通的人际关系,学生的心理达到平衡状态。研究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和谐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构建的顺利与否,而研究生群体的和谐发展的核心是其心理的和谐发展,即心理健康。因此建立相应的心理援助机制,帮助研究生塑造健康心理成为重中之重。
1、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会自我调适是做好心理援助工作的根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引导研究生端正心态,正确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积极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研究生处于成人化的成长阶段,独立意识较强,对于部分研究生来说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可以在研究生中成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2、建立同龄人相互帮助的心理援助方式。同龄人通常有相同的心理特征、价值观、生活方式,所以他们之间容易沟通与交流,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以互相给予心理安慰与鼓励。这种方式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具有亲情性、自发性等特点,由同龄人担任心理辅导员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实际生活的心理辅导与援助。
3、鼓励研究生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帮助也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在某些情况下,研究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无法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解决,这样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向专业人员寻求心理帮助。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针对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心理困惑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与心理治疗。
4、完善网络援助机制的运行。研究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防范心理也更加明显,使心理辅导员在某些情况下更难与其建立和谐的帮助与被帮助关系。而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无疑成为高校研究生喜欢并接受的一种心理援助方式。它具有的方便、匿名、安全等优势使得这种心理援助方式成为消除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困惑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在线咨询等栏目,帮助研究生缓解产生心理压力时寻求帮助的内心焦虑,鼓励研究生迈出心理咨询第一步。
5、营造和谐、有序、宽松、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起到隐性心理辅导与援助的作用。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生命所在,积极向上、和谐互融的校园文化可以使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促使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转移他们在某种压力作用下的焦躁情绪,释放心情。同时,和谐的校园文化还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平和的心态,达到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措施的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研究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学校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心理援助机制,让研究生群体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正确认识和科学研究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3).
2、刘胜江,张大均.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3、楼成礼,林良夫.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3):102—103.
4、路景山,王丽静,等.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OO2,(4):49—50
黄晓玉,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