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梁文娟
一
嘉庆、道光之际,封建政治的腐败使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新旧思想的冲突也愈益激烈。天才的龚自珍在这一时期的文坛上,以傲岸的姿态发出极具穿透力与震撼力的声音,把清中期的文学推上更具有自觉的抗争性的高度。
龚自珍的诗歌现存约600首,多为其30岁创作的作品,这些诗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一中心,或批判现实,或寄托感慨,思想深邃,寄慨遥远,具有喻世、醒世和警世的进步作用,为有清一代罕见,乃新清代诗坛之面目。
龚自珍的诗歌闪烁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大胆表现了要求个性自由解放的美好愿望。龚自珍非常注重“童心”。所谓“童心”,早在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的《童心说》一文中就有过相当明确的阐述,指的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也可以引申为个人的天性。龚自珍《梦中作四截句》之二有云:“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又有诗云: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之一百七十
此处诗人的“童心”全都出现在睡梦当中,这是因为现实的封建社会把它扭曲了,而诗人时时留恋并且寻觅自己的“童心”,则正是希冀返回自然,恢复天性。从“娶妻幸得阴山种,玉颜大脚其仙乎!”(《婆罗门谣》)中,同样体现了诗人重视天性、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进步倾向。尤其突出的是,其《夜坐》二首之一有云:“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这里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对其钳制思想舆论自由、实行君主独裁统治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发出了强烈的抗议。这在1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实在可以说是胆大无比,难能可贵的。龚自珍的民主主义思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得很清楚。
龚自珍的诗歌从多方面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和黑暗现实,深刻反映了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其《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三慨叹赋税剥削之严重:“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进一步揭露社会的本质:“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怀沈五锡东、庄四绶甲》亦有:“白日西倾共九州,东南词客愀然愁。”这些诗歌都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日薄西山,势同累卵的危亡气局。
龚自珍他不仅具有积极的民主主义进步思想,而且提出了积极的革新主张。他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首诗前两句提出了“生气”问题,后两句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恻遒上,如万玉哀鸣”。
二
龚自珍的诗歌情感丰沛,构思奇特思想深邃,风格清壮瑰奇,“郁怒清扬两擅场”。“同光体”大家沈植称之为“奇才”,以为“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
龚自珍想落天外,取象独特。他笔下的意象大多为“风雷”、“落花”、“童心”、“剑”、“箫”等。[2]如《又忏心一首》:“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秋心三首》:“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在他的诗中常常以“剑”“箫”对举,“剑”代表功业报国的情怀,“箫”代表忧国伤时的情思,[3]二者组合在一起描写的是一种理想与现实抵牾的矛盾复杂的情景。诗人追求民主、主张革新,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常常只能诉诸梦境,或者借“落花”以自慨,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十五首》),从没落的时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构成了特殊的诗歌意境。这种意境就其内涵来说,它既含有诗人作为一个反对封建、追求民主的改革者的崇高理想,同时也不免交织着道路坎坷、壮志难酬的激烈感慨。柳亚子评叹:“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舣到白头。”
在形式上,龚自珍的诗歌进一步打破了旧有的模式和写法,从而更加鲜明地显示出清诗自己的独特面目。他的诗歌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龚自珍的诗歌绝大多数属于近体诗,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他不屑于区区格律,的《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率意而行,无拘无束,独创性地运用发展了七言绝句的这一形式。古人写诗一般很少用仄声韵,力避重字,而他的《己亥杂诗》竟有二十余首押仄声韵,甚至有些作品韵脚用同字,如其中的第二十二: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除格律之外,《己亥杂诗》的体制也非常独特,龚自珍集一年所作七言绝句(总数多达三百首以上)为一题,囊括诗人一年的旅途见闻,以及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内容丰富,同时内部编排又井井有序,丝毫不乱,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龚自珍的诗歌语言风格则有时平易有时深奥,多议论而热情洋溢。他曾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杂诗》)欲平易而不得,是因为他的独特的感受、深邃的思想、复杂而活跃的情绪,需要有异常的意象和语言结构来表现。他的诗,给人以奇丽非凡、纵横浩博的感觉,非汉魏亦非唐宋之貌,完全是龚自珍独有的风格。有些诗写得奥涩,有些诗情绪幽暗,或许可以指为缺点,但他的天才创造是值得钦服的。当然,这里也有时代的因素,其诗歌的张力,根本上来自不断高扬的个性精神对于封建压抑的激烈冲击。
龚自珍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清诗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而龚自珍的深度,则又更加超过前人,绝对显示出清诗自己的独特面目,从而使清代诗歌解放达到了顶峰。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的《序言》中,曾经称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龚自珍的思想学说及人格精神对于清末有志于改革的“新学家”的启蒙作用,也实际证明了自元明以来到龚自珍再到清末民初的思想文化的推进,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因此,龚自珍在中国诗歌史上,可以说是旧时代的殿后、新时代的开山,真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70.
[2]孙之梅.中国文学史[M]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3.6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72.
梁文娟,女,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河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