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王新妹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单纯地关注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并不考虑个体的差异,往往会使那些基础不牢固、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加厌烦学习;而又忽略那些悟性比较高、成绩好的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入和涌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转变——从“教”到“引”;从“满堂灌”、“书山题海”到“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强调自我的情感体验;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唯分数论”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这些都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一、分层目标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分层目标教学法是指按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长等心理倾向,以及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要求、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要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旨在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反馈性、高效性等特点,能够照顾到学生智力和感情上的个别差异,使因人施教真正地落到实处。但是其本身操作起来也比较难,比如学生的层次如何区分、区分的标准是什么、这种方法会不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如何梳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等等。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是凭借考试成绩片面地判断学生的优良;不重视反馈等等。针对其不足,为提高目标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小学教育中,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营造能力发展的氛围,使各类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分层式目标教学法的基本操作
  
  (1)学生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一般来说,学生的发展情况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上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层次的差异在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往往是“心照不宣”的。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老师需要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能力、学习态度、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分层。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三层,而应称作为A、B、C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鼓励他们通过互相帮助来共同提高。
  另外,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很多时候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往往根据别人的判断来评价自己,所以在向学生宣布分层情况时,要十分讲究方法,最好不要当众宣布,而应该单独找每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最近阶段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提高的原因,鼓励学生正确地面对这种差异。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进入更高的层次。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分层不是肯定或否定某些人,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目标分层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小学数学课上,学习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时,要求C层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B层的学生能够结合路程问题做一些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A层的学生能够结合时间等相关的问题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应用题,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可以把大目标分割成几个小目标,每一个目标或知识点讲完后后再出示下一个学习目标,这样目标明确了,知识点也不会混淆,注意力也不会因为混乱而分散。另外,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他们在完成了一个目标后,会很容易地思考和接受下一个目标。
  (3)教学方法分层
  对C层的学生,要夯实基础知识,通过课堂讲解获取知识,指导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课堂上让这些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的提问,多做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自豪感和成就感。课后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练习和作业,并给予必要的提示,铺设一定坡度,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B层的学生,课堂上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分析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要求他们课前自学,课后多做练习,总结提高。对少数特优生,则以竞赛的标准要求他们。
  对A层的学生,课堂上要求他们多做一些智力运用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提高能力,经常与他们交流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选做题,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他们举一反三,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另外,无论对哪一层的学生,都可以采用比较生动的方法来讲解,比如:春天来临了,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鼓励他们多观察一下春天来了,植物有哪些变化、动物有哪些变化、人的穿着等有哪些变化……小学的教学方法要很灵活,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4)教学评价分层,适时地调整层次
  教学评价分析要体现出激励性。布卢姆认为,“教师只有取得了对教学效果的十分及时的反馈信息,才能对教学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教师要把每一次测评的成绩反馈给学生,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通过全班教学分析课等形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内容不仅是通报考试成绩,而应是着重解剖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的标准要有弹性,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更加严格地要求他们,防止这部分学生骄傲自满;对B、C层的学生应鼓励而不是批评。根据考试的难度,A层学生要在85分以上才为优秀,B层学生要在80分以上才为优秀,C层学生在70分以上即为优秀,对每次考试达到优秀的B、C层学生及时将其划入上一个层次,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对成绩仍不理想的B、C层学生,则面对面辅导,解决疑点,并改变数值和选择顺序考同一份试题,再评分;通过分层评价和激励,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攀登。
  
  参考文献:
  [1]白铁成、马婧.分层教学法及其实施方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王新妹,女,辽宁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