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学生自能学习新探

作者:覃荣姣 向延斌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和素质教育逐渐强化的今天,根据现代教学观和人才培养的理念,课堂教学整个流程应具有开放性,透明性。这其中特别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教学流程的诸多环节中,实现“主体地位”的回归,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标教学中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诸项要求。这就要求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怎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诸项要求呢?
  
  一、创设多种学习场景,激发学生自能学习的兴趣
  
  1、创设课堂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自能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关键在于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场景,这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这种学习场景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随着课程、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去创设。一是语境场景的创设。这是语文教学常识性的问题,可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尽人意,何因?主要还是老师包办的原因所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能读书的好习惯,必须启引学生去发现语境场,并要启发他们根据语境特点、自己知识的具体情况,联系上语境、中语境、下语境、外语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品悟。二是情感场景的创设。这一点,我们的老师并不是不懂,而是由于受应试教学的钳制,在教学过程中就采用直奔知识点及其标准答案而去,无暇顾及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调动。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结果有了,效果却很难令人满意。这也是制掣着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形成的一个潜在原因。三是演示场景的创设。这一点有些老师做了,但针对性不够强,也没有一个通盘持续考虑的整体构想,喜欢停留在即兴、作秀表演的形式之上,很难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可见不管哪种学习场景的创设,都要坚持一个持续性、整体构想性、具体特点性等因素,这些因素真正落实到位了,则所创设的学习场景才能有利于学生自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
  2、创设课外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对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习。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种种,其中创设课外学习场景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课外学习场景,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要善于发现生活中语文学习的可取之处和不协调之处。比如让他们找出有病的广告语、有错字或写得好的招牌,这对他们识字、辨字、用字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家具”写成“家俱”就很不规范。而配钥匙师傅写的广告语:“修配钥匙,立等可取”就很精练,精练到不能增删一个字。另外,影视、网络等视觉文化和生活文化,都是每一个学生应该留心关注学习的,应培养他们带着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容纳吸收态度去学习,把其中的语文知识精髓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语文能力,这样,消除了学生心理那种厌学、弃学的心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景物现象。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人情。以这种大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形成自能学习的能力。第三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家庭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品尝了成长的苦乐酸甜,也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让他们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毛泽东也说过:“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学生通过生活的感受体会到了参与、探索生活的乐趣,并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知识和理念联系起来,充分展示自我,其自能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扬弃教师的权威式教学,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扬弃满堂灌的权威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只重视教师“教”的一面,却忽视学生“学”的一面。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是主角,在教学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学生总是居于从属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殆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杀,只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无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储藏知识的容器和仓库,从而造成课堂气氛呆板、乏味。教师在教授功课学业的解答疑难困惑上,该传之“道”该授之“业”是把理性的静态的理念或知识全纳入教师独断的范畴内,该解之疑难困惑的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老师也一揽到底。这样,学生自能学习能力怎能形成?因此,教师要改变权威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
  2、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心理、生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解放学生,把他们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双眼,解放他们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学好。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困难,要帮助学生克服开头难的恐惧心理。留给学生一定自由的时间。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还他们主动权,学习活动有自己的选择性,使学生的自主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能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课内想像到课外、想像到未来,自始至终让他们探究整个学习过程。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展示自己的个性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很多学生都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成熟,或许不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和时代的特征。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要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因为“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发展学生兴趣个性可以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主动去发展自己的潜能。如在班级的选举上,应让他们上去演说,运动场上,让他们参与记者的采访,节日里,让他们自己设计联欢会。教师不参与,让他们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参加了实践。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现。彰显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反应快的、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差,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如在指导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时有学生写到“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教师不要随便评论学生的作文是好还是坏,因为这是学生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能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和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元揩,陶礼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99.
  2、陈蒲情.论语导读[M].长沙: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202
  3、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90
  4、尹鸿藻、毕华林.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4.78
  5、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278
  6、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144
  7、龚春燕、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一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0.76
  8、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7
  9、毛泽东.实践论[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8.96
  10、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出版社 .2003.89
  覃荣姣,广西三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向延斌,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